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暖水袋
圖片來自熱品庫

暖水袋,所屬現代詞,指的是熱水袋。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種橡皮袋,裝入熱水後,可以取暖或用於熱敷。[1]

目錄

詞語出處

出處:杜鵬程 《延安人》:「她左手提個小包,右手拿個紅橡皮暖水袋。」[2]

注意事項

熱水袋中水溫不宜太高,一般以60℃-70℃為宜。使用前一定要檢查塞子的密閉性,外面最好用毛巾包裹後再使用。

在寒冷的冬天,使用熱水袋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蓋子下端的橡皮墊圈,是保證熱水袋不漏水的重要部件。倒水時不要把橡皮墊圈隨水倒掉。

2.不要將沸水直接充入,水溫以90℃左右為宜,這樣可以防止橡膠提前老化。

3.千萬不要將有油膩的髒水充入袋內,以防止袋變形和老化。

4.充水不要過量,熱水袋外面套一個布套更好。

5.熱水袋不用時,千萬不要懸掛在陽光照射到的地方,也不宜掛在廚房裡。

6.熱水袋忌與酸、油、鹼類物品接觸,忌用板刷或肥皂洗刷污漬。不要與樟腦丸等化學品放在一起。

7.冬天過後,將熱水袋內的水滴干,充入適量空氣,避光陰乾處保存。

相關作用

熱水袋更保暖和更有利於健康。用熱水袋取暖時,隨着其溫度逐漸下降,人體自身需要源源不斷地產生更多熱量來維持溫度,以有效提高人體對寒冷的抵禦能力。而且,被窩內溫度基本恆定,也避免了睡眠過程中人體水分、鹽分的過度流失。

將熱水袋放在腳底,取暖效果更好。醫學研究表明,人的兩腳離心臟較遠,血液供應少,再加上腳部脂肪層很薄,局部溫度常常較低。而足部又是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起止點,與全身臟腑經絡均有密切關係,如果睡覺時把熱水袋置於腳底,能溫暖足部經絡,促進氣血流通,使熱量到達全身各處。

敷背止咳

熱水袋灌滿熱水,外用薄毛巾或布包好敷在背部。可使呼吸道、氣管、肺等部位的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這主要是因為背部循行的膀胱經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襲,則惡寒,發熱,鼻塞;而督脈主一身之陽,一旦受侵則陽氣虛衰,抵抗力變低;而位於背脊上的肺腧穴有主治肺氣不宣的功能。因此常用熱水袋敷背,不但可使膀胱經和督脈正常運行,而且能讓肺腧穴積極站崗,對止咳、治感冒以及提高抵抗力都有好處。

敷頸催眠

頸部有安眠穴,主治失眠眩暈。在睡覺前將熱水袋放在後頸部,會感到溫和舒適,先雙手發熱,慢慢腳部也感覺溫暖,能起到催眠作用。此外,用熱水袋敷頸部還能作用到大椎穴,因此對治療頸椎病也有不錯效果。

緩解疼痛

在受傷24小時後,腫脹開始逐漸好轉時,用熱水袋熱敷局部疼痛,每次20分鐘左右,每天1-2次,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起到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並減輕局部腫痛。

此外,腳上循行有脾經肝經腎經胃經膽經膀胱經6條經脈,60多個穴位,熱敷腳還能起到疏通經絡、活絡穴位並最終達到暖身的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