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暢音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暢音閣
圖片來自中時電子報

暢音閣,位於寧壽宮後區東路南端,是清宮內廷演戲的場所。

歷史

暢音閣是清宮內廷的演戲樓。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始建,乾隆四十一年建成。嘉慶七年(1802年)維修,嘉慶二十二年在暢音閣後面(南面)接蓋卷棚頂扮戲樓。光緒十七年(1891年)又進行維修。現存的建築是嘉慶年間改建之後的規制。頤和園內的德和園大戲樓即仿照暢音閣的規制興建。

暢音閣是紫禁城內最大的一座戲台,與頤和園內的德和園大戲樓、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大戲樓並稱清代三大戲樓。其中,避暑山莊清音閣戲樓1945年毀於火災,目前三層戲台僅存清朝乾隆時期的故宮暢音閣戲樓和光緒十七年(1891年)建的頤和園德和園戲樓[1]

暢音閣正北為閱是樓,此樓面對暢音閣,是清宮觀戲場所。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興建,此樓坐北朝南,原來前面有月台,東西有配樓。嘉慶十三年(1808年)拆除月台,改安踏跺,嘉慶二十三年拆除東、西配樓,改建為廂廊。同治十三年(1874年),為了慈禧太后四十壽辰觀戲,修整閱是樓。閱是樓是皇帝、后妃、皇子等人觀戲之處,廂廊則是王公大臣陪觀之處。

暢音閣和閱是樓區域1944年起由故宮博物院舉辦「戲劇陳列」,1949年起舉辦「閱是樓原狀陳列」,1950年起舉辦「清代宮廷戲曲資料展覽」,1983年起為「戲曲資料陳列館」,2004年起舉辦「清宮戲曲展」。閱是樓為故宮博物院戲曲館,舉辦「清宮戲曲陳列」。2009年,「清代宮廷戲曲展」在閱是樓重新開放。

2017年戲曲館提升改造,設計了新的參觀流線,將扮戲樓納入展覽,貫通扮戲樓、暢音閣、閱是樓三個空間,扮戲樓作為戲曲文物展廳,並首次打開後台的地下室入口。2017年9月19日晚,故宮博物院戲曲館開館,沉寂百年的暢音閣再次上演戲曲,自此恢復宮廷戲曲劇目演出。當天參加「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的中外21個國家的專家學者成為第一批觀眾。當晚演出的劇目有:賈聽歆京劇天女散花》選段、郭凡嘉的京劇《雙陽公主》選段、李麗的京劇《鎖麟囊》選段、唐禾香的京劇《桃花村》選段、魏積軍的京劇《鍘美案》選段、張建國的京劇《空城計》選段,顧衛英演唱的崑曲牡丹亭·尋夢》、趙聰的琵琶演奏《春江花月夜》,故宮博物院職工武樂作詞作曲並演唱的《蘆汀密雪》,希臘女歌唱家伊里尼·澤拉笈多演唱的歌曲《棄之而去》,保加利亞演奏家安索利斯的里拉琴演奏[1][2]

2017年11月8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陪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婭參觀暢音閣,沿途欣賞景泰藍工藝精品和製作技藝展示並「點藍」互動,共同欣賞京劇《梨園春苗》、《美猴王》、《貴妃醉酒[3]

建築

坐南朝北,三重檐,通高20.71米,卷棚歇山頂,覆綠琉璃瓦黃剪邊,一、二層檐覆蓋黃琉璃瓦。暢音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與其南側的五開間的扮戲樓相連接,二者平面呈「凸」字形。上層檐下懸掛「暢音閣」匾,中層檐下懸掛「導和怡泰」匾,下層檐下懸掛「壺天宣豫」匾。暢音閣內有上、中、下三層戲台,上層稱為「福台」,中層稱為「祿台」,下層稱為「壽台」。壽台的面積為210平方米,台內未設立柱,使用抹角梁。壽台的台面後部設四座樓梯,接平台,登上樓梯可到祿台。

壽台的東、西、北三面明間的兩柱上方飾有鬼臉卷草紋木雕彩繪匾,僅有正面(北面)掛有對聯:「動靜葉清音,知水仁山隨所會;春秋富佳日,鳳歌鸞舞適其機。」壽台的台面中部設有地井,地井上的蓋板可以開合。台下地面四個角各有一眼窨井,南面中間有一眼水井,可以為演戲時表演噴水提供水源。祿台、福台都將前沿(北側)當作台面,令觀戲者抬頭便可看見。三層台設有天井以上下貫通,祿台、福台的井口安裝有轆轤,下面正對着壽台的地井,根據戲中劇情的需要,天井、地井可以用來升降演員、道具等等。能同時使用三層台的劇目不多,所以絕大多數戲僅在壽台上表演。

閱是樓位於暢音閣北側,單檐二層,卷棚歇山頂,覆黃琉璃瓦綠剪邊,金龍和璽彩畫。閱是樓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出廊。下層的明間開有玻璃門三扇,次間、稍間是檻牆、支摘窗,上支窗是雙步步錦格心,下是玻璃窗。上層明間安有槅扇六扇,次間、稍間的裝修和下層相同。閱是樓下層的東、西次間靠南窗都設有寶座床。閱是樓東、西辟門連通兩側轉角廡房,再和東西廂廊相連接,經過南部的轉角廡房可到達暢音閣南側的扮戲樓。閱是樓正面(南面)上方懸掛「閱是樓」匾(乾隆帝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