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拉薩市

圖片來自backpackers

木如寧巴寺藏語稱「木如寧巴」,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北京中路,是一座藏傳佛教寧瑪派寺院。

目錄

歷史

木如寧巴寺位於大昭寺的正東方,與大昭寺僅隔一牆。相傳,該寺最早建於吐蕃贊普赤祖德贊(又稱赤·熱巴巾)時期。據《西藏王統記》記載,赤祖德贊崇信佛法,大建佛寺。其受養僧、時任大缽闡布的娘·丁增桑布於820年在大昭寺周圍興建了六座佛殿,其中東面為木如,即今木如寧巴寺。17世紀,五世達賴曾擴建該寺,並將其作為乃瓊寺神巫在拉薩城內的落腳點。每年傳召大法會期間,乃瓊寺僧眾聚集在此舉行典禮。

藏語「寧巴」意為古老的。因為十三世達賴時期,該寺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及擴建,同時乃瓊護法釋迦亞培小昭寺東南、大昭寺東北方向興建了一座新木如寺。由此,大昭寺以東的這座原有的木如寺便被稱為「木如寧巴」,意思是「舊木如」,這是相對新的木如寺而稱。

新的木如寺建成後,本來木如寧巴寺是主寺,木如寺是屬寺。後來木如寺擴建後,木如寺成為主寺,木如寧巴寺成為屬寺。到21世紀初,木如寧巴寺由乃瓊寺貢嘎曲德寺木如寺三家共同管理。該寺有政府頒發的一個寺廟許可證,上寫:「(山南地區)貢嘎(縣)曲德寺所屬木如寧巴護法神殿,地址:拉薩市大昭寺東9號,負責人朗真。」[1][2]

據說,該寺每年最熱鬧的節日是「嘛呢節」,時間在薩格達瓦節前後。在「嘛呢節」時,藏區各地來的信眾擠滿該寺的小院,甚至屋頂及廊檐都是信眾,信眾在此誦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哞」,聲音巨大。屆時,該寺為信眾提供食宿。該寺經費除依靠國家補貼外,大多源於信眾布施。「嘛呢節」前,當地信眾均會給該寺送來糌粑酥油等物。

建築

木如寧巴寺位於強巴拉康的右側,為一座幽深的小院子,院子內僧俗雜居,除了寺院外,其他均是民居。木如寧巴寺的正殿位於院內左邊二樓。[3]

木如寧巴寺的建築共有三層。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臧巴拉」佛殿,位於主殿西側的僧房中部,其布局及結構帶有吐蕃早期風格。該佛殿還有許多早期傳說。乃瓊寺乃瓊護法釋迦亞培在其著作中認為,該佛殿曾是吞彌·桑布扎創造藏文之聖地,也是吞彌·桑布扎的資料室。該佛殿正中拱圍着面積非常小的神龕,龕內供奉臧巴拉塑像。佛殿中心的牆體大部為夯築的土牆。藏文史料記載,五世達賴時期,在傳召法會中,臧巴拉佛殿曾作為乃瓊寺僧人的法會堂,鼎盛時期該寺曾聚集114名僧人。[4]

該寺現存許多精美的壁畫,大多繪於十三世達賴擴建該寺時期。這些壁畫繪於黑底上,多以黃色單線勾勒。這些宗教題材壁畫帶有濃郁的密宗特點,以念青唐古拉及眾眷屬神眾、五方乃瓊護法神及眾眷屬、十二丹瑪女神、屍陀林主等寧瑪派神靈為主。其中,五方乃瓊護法及眾眷屬這一題材的壁畫非常少見。這些壁畫帶有漢式、尼泊爾畫派、印度畫派風格。其中一幅位於寺廟二層樓梯口的壁畫,很像張果老的鶴壽延年圖,但張果老的坐騎在該壁畫中改為梅花鹿,由善財童子牽引,左下角繪有一隻正準備振翅高飛的丹頂鶴[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