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劼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劼人(1891年6月20日-1962年12月24日),原名李家祥,抗戰時期亦字笠生,曾用筆名老懶、菱樂等,四川成都人。中國小說家翻譯家

人物生平

現代作家李劼人,一八九一年生,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家祥,抗戰時期亦字笠生。一九三六年春,日軍飛機轟炸成都,李劼人從城內疏散到郊外沙河堡鄉間,後在一菱角堰邊建築了自己以黃泥築牆、麥草為頂的棲身之所,他在門楣上還題了「菱窠」匾額[1]。菱是一種生在池沼中,根扎在泥土裡的草本植物;窠即的巢。作家將自己的家以「菱窠」名之,頗有竹籬野舍的逸趣,或許也蘊涵了這位被譽為鄉土小說作家植根民間的文學理想。一九五九年,李劼人用稿費將故居翻建成今天這個一正一廂帶閣樓的樣子。他在此一共生活了二十四年,直至一九六二年去世。其間,他創作了反映解放前夕畸形經濟和畸形人性的長篇小說《天魔舞》,修改重版了長篇小說三部曲《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和《大波》,它們以成都為背景,真實而深刻地描寫了從甲午戰爭辛亥革命前後二十年間廣闊的社會生活及歷史巨變。一九八六年十月,巴金重訪「菱窠」,他曾感喟道,要保護好李劼人的故居,因為,「只有他才是成都的歷史家,過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筆下。要讓今天的旅遊者知道成都有過這樣一位大作家。」

早年曾赴法國留學4年零10月。與王光祈周太玄開辦了「少年中國學會」,創辦了《川報》和「少年中國學會成都分會」的刊物《星期日》等影響了諸如巴金、艾蕪沙汀張秀熟袁詩蕘等一代青年的刊物。在其文學生涯中,發表各種著譯作品近600萬字。被郭沫若稱為「中國的左拉」,法國漢學家溫晉儀稱李劼人的作品是中國現代文學中「中西影響相融合的一個範例」。

1962年12月24日晚在成都去世。

主要著作書目

  • 大河小說三部曲:《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及《大波》[2]。其作品比較完整地反映了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十幾年間四川的社會風貌和歷史變革,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氛和地方色彩。
  • 《好人家》:短篇小說集

主要翻譯作品

視頻

李劼人 相關視頻

在成都李劼人先生故居菱窠旁,新修了一個特色街區東門市井
《讀字分享》:李劼人《死水微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