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松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松節

松節松科植物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t.、馬尾松P.massoniana Lamb.赤松P.densiflora Sieb.et Zucc.等枝幹結節。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全年可采,曬乾。切片,生用。[1]

中文學名 松節 松科
別稱 黃松木節、油松節、松郎頭 松屬
植物界 油松、馬尾松、赤松、雲南松等
裸子植物門 採收時間 全年均可
松杉綱 毒性 無毒《日華子》
松杉目 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通風處

性味

味苦,性溫。

歸經

腎經

功效

祛風燥濕,舒筋通絡,活血止痛。[2]

主治

風寒濕痹[註 1],歷節風痛,腳痹痿軟,跌打傷痛。[3]

植物分布

  1. 油松分布於遼寧吉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吉寧夏青海河南山東等地。
  2. 馬尾松分布於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等地。
  3. 雲南松分布於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等地。藥材全國有松樹分布地區均產。

形態特徵

  1. 油松:又名短葉松、紅皮鬆、短葉馬尾松、東北黑松、紫翅油松、巨果油松。喬木,高達25米,胸徑可達1米以上;樹皮灰褐色或褐灰色,裂成不規則較厚的鱗狀塊片,裂縫及上部樹皮紅褐色;枝平展或向下斜展,老樹樹冠平頂,小枝較粗,褐黃色,無毛,幼時微被白粉;冬芽矩圓形,頂端尖,微具樹脂,芽鱗紅褐色,邊緣有絲狀缺裂。針葉2針一束,深綠色,粗硬,長10-15厘米,徑約1.5毫米,邊緣有細鋸齒,兩面具氣孔線;橫切面半圓形,二型層皮下層,在第一層細胞下常有少數細胞形成第二層皮下層,樹脂道5-8個或更多,邊生,多數生於背面,腹面有1-2個,稀角部有1-2個中生樹脂道,葉鞘初呈淡褐色,後呈淡黑褐色。雄球花圓柱形,長1.2-1.8厘米,在新枝下部聚生成穗狀。球果卵形或圓卵形,長4-9厘米,有短梗,向下彎垂,成熟前綠色,熟時淡黃色或淡褐黃色,常宿存樹上近數年之久;中部種鱗近矩圓狀倒卵形,長1.6-2厘米,寬約1.4厘米,鱗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狀多角形,橫脊顯著,鱗臍凸起有尖刺;種子卵圓形或長卵圓形,淡褐色有斑紋,長6-8毫米,徑4-5毫米,連翅長1.5-1.8厘米;子葉8-12枚,長3.5-5.5厘米;初生葉窄條形,長約4.5厘米,先端尖,邊緣有細鋸齒。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2. 馬尾松:又名青松、山松、樅松。喬木,高達45米,胸徑1.5米;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枝平展或斜展,樹冠寬塔形或傘形,枝條每年生長一輪,但在廣東南部則通常生長兩輪,淡黃褐色,無白粉,稀有白粉,無毛;冬芽卵狀圓柱形或圓柱形,褐色,頂端尖,芽鱗邊緣絲狀,先端尖或成漸尖的長尖頭,微反曲。針葉2針一束,稀3針一束,長12-20厘米,細柔,微扭曲,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麵皮下層細胞單型,第一層連續排列,第二層由個別細胞斷續排列而成,樹脂道約4-8個,在背面邊生,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葉鞘初呈褐色,後漸變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彎垂,長1-1.5厘米,聚生於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長6-15厘米;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於新枝近頂端,淡紫紅色,一年生小球果圓球形或卵圓形,徑約2厘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鱗的鱗臍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鱗的鱗臍平鈍無刺。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圓形,長4-7厘米,徑2.5-4厘米,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綠色,熟時栗褐色,陸續脫落;中部種鱗近矩圓狀倒卵形,或近長方形,長約3厘米;鱗盾菱形,微隆起或平,橫脊微明顯,鱗臍微凹,無刺,生於乾燥環境者常具極短的刺;種子長卵圓形,長4-6毫米,連翅長2-2.7厘米;子葉5-8枚;長1.2-2.4厘米;初生葉條形,長2.5-3.6厘米,葉緣具疏生刺毛狀鋸齒。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12月成熟。
  3. 赤松:又名日本赤松、灰果赤松、短葉赤松、遼東赤松。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5米;樹皮桔紅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片狀塊片脫落,樹幹上部樹皮紅褐色;枝平展形成傘狀樹冠;一年生枝淡黃色或紅黃色,微被白粉,無毛;冬芽矩圓狀卵圓形,暗紅褐色,微具樹脂,芽鱗條狀披針形,先端微反卷,邊緣絲狀。針葉2針一束,長5-12厘米,徑約1毫米,先端微尖,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半圓形,皮下層細胞一層,稀角上二至三層,樹脂道約4-6個,邊生。雄球花淡紅黃色,圓筒形,長5-12毫米,聚生於新枝下部呈短穗狀,長4-7厘米;雌球花淡紅紫色,單生或2-3個聚生,一年生小球果的種鱗先端有短刺。球果成熟時暗黃褐色或淡褐黃色,種鱗張開,不久即脫落,卵圓形或卵狀圓錐形,長3-5.5厘米,徑2.5-4.5厘米,有短梗;種鱗薄,鱗盾扁菱形,通常扁平,稀具微隆起的橫脊,鱗臍平或微凸起有短刺,稀無刺;種子倒卵狀橢圓形或卵圓形,長4-7毫米;連翅長1.5-2厘米,種翅寬5-7毫米;子葉5-8枚,長2.5-4厘米,初生葉窄條形,中脈兩面隆起,長2-3厘米,邊緣有細鋸齒。花期4月,球果第二年9月下旬至10月成熟。
  4. 雲南松:又名長毛松、青松、飛松。喬木,高達30米,胸徑1米;樹皮褐灰色,深縱裂,裂片厚或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脫落;枝開展,稍下垂;一年生枝粗壯,淡紅褐色,無毛,二、三年生枝上苞片狀的鱗葉脫落露出紅褐色內皮;冬芽圓錐狀卵圓形,粗大,紅褐色,無樹脂,芽鱗披針形,先端漸尖,散開或部分反曲,邊緣有白色絲狀毛齒。針葉通常3針一束,稀2針一束,常在枝上宿存三年,長10-30厘米,徑約1.2毫米,先端尖,背腹面均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扇狀三角形或半圓形,二型皮下層細胞,第一層細胞連續排列,其下有散生細胞,樹脂道約4-5個,中生與邊生並存(中生者通常位於角部);葉鞘宿存。雄球花圓柱狀,長約1.5厘米,生於新枝下部的苞腋內,聚集成穗狀.球果成熟前綠色,熟時褐色或栗褐色,圓錐狀卵圓形,長5-11厘米,有短梗,長約5毫米;中部種鱗矩圓狀橢圓形,長約3厘米,寬約1.5厘米,鱗盾通常肥厚、隆起,稀反曲,有橫脊,鱗臍微凹或微隆起,有短刺;種子褐色,近卵圓形或倒卵形,微扁,長4-5毫米,連翅長1.6-1.9厘米;子葉6-8枚,長2.8-3.8厘米,邊緣具疏毛狀細鋸齒;初生葉窄條形,長2.5-5厘米,較柔軟。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視頻

一分鐘學中藥松節——河南國醫醫學研究院出品

注釋

  1. 「風寒濕痹」:風寒濕痹,中醫病證名,為行(風)痹、痛(寒)痹、着(濕)痹的合稱。見《聖濟總錄》卷二十。因風寒濕三氣雜至,致氣血瘀滯,證見身重而痛,四肢拘攣,甚則走注疼痛,或手足麻木等。是外邪侵襲經絡,氣血閉阻不暢,引起關節、肢體等處出現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狀,名為痹證。治宜祛風散寒利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