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番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番王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基隆市第2任市長

任期 1960年6月2日-1965年7月11日
前任 謝貫一
繼任 江繼五(代理)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 1899年 日治臺灣臺北縣
逝世 1965年7月11日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 中國民主社會黨

林番王(生1899年-1965年7月11日歿),台灣基隆市政治人物,屬於中國民主社會黨,曾任基隆市市長。是台灣戒嚴時期少見的非國民黨籍縣市首長及唯一非中國國民黨籍的基隆市長,也是首位連任成功的非國民黨籍市長(另一個為民主進步黨林右昌)。

早年生平

基隆市長

1960年第四屆基隆市長選舉中國國民黨提名基隆市黨部主委李國俊參選市長,由於李國俊本身並非基隆出身(湖北人),原先被看好獲得提名議長蔡火砲則是在提名前捲入走私案,被視為與提名恩怨有關。李國俊的獲得提名也引起地方反彈。地方一度串連希望衛生局主秘王宗仁出來違紀參選。而遭國民黨以旅遊為名軟禁了王宗仁,不讓他參選。林番王以民社黨提名人身份參選,在選戰中,李國俊受到國民黨基隆市黨部大力拉抬,市黨部強迫商人捐錢及購買鞭炮歡迎李國俊;並威脅民眾不可借車給林番王。而李國俊更能獲得基隆高中邀請演講,對林番王做人身攻擊,反而引起學生反感。學生除不滿校方只邀請李國俊而不邀請林番王外,也私下傳閱《自由中國》雜誌對李國俊在大陸時期的胡作非為的批評。而學生家長也出現受到基隆市黨部的威脅不可替林番王助選、不可借車子給林番王,甚至強迫商人捐錢給李國俊、脅迫商家購置鞭炮歡迎李國俊的事情,反而使得《自由中國》雜誌對李國俊的批評增加了說服力。

投票當天,林番王已經因疲累過度躺在病床上,結果在基隆市民同仇敵愾的支持下,最終林番王以43,948票擊敗了李國俊36,617票。對此林番王曾感慨表示「選舉真像是一顆籃球,你猛力拍他,他的反彈也愈高」 當時林番王只能在病床上接見記者迎接當選。直到選後隔日才得下床。在市長開票時,曾有傳聞國民黨作票,但因為雙方票數差距七千票,林番王仍順利當選。

1964年第五屆基隆市長選舉中,中國國民黨推派謝清雲(前立委謝國樑祖父)為候選人,但仍遭林番王擊敗,林番王連任市長。林番王接連打敗李國俊謝清雲,使基隆流傳著一句諺語「番王坐美國船、食清糜」,意思是林番王選票「多」(臺羅 tsē(臺語"坐"音))過李國俊(閩南語諧音:美國船)、謝清雲(閩南語諧音:食清糜),創下了台灣自治史的紀錄。

任內一共增設了3所中學、8所小學,於硬體與軟體上改善基隆孩子的教育環境;市政建設上,不但架設了許多大型橋樑(如七賢橋等)、開闢瑪陵道路及戰備道路、整修馬路與四通八達的街衢、協助港務局於1961年改建內港設施、築碼頭等。

林番王晚年居住臺北市仁愛路四段18號住所,因出入不方便而於1965年7月2日遷入中山北路一段53巷71號臨時住所。1965年7月11日晚上六時三十五分,林番王因肺癌病逝於臺北市中山北路臨時住所。據主治醫師台北市立醫院內科主任陳寶輝表示,死因為右肺積水壓迫心臟而亡。身後下葬於中正公園旁。

私人生活與家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