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柏舟(詩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柏舟(詩經)

【原文】

泛彼柏舟,

在彼中河。

髧彼兩髦①,

實維我儀②。

之死矢靡它③!

母也天只④,

不諒人只⑤!

泛彼柏舟,

在彼河側。

髧彼兩髦,

實維我特⑥。

之死矢摩慝⑦!

母也天只,

不諒人只!

【注釋】

①髦(dan):頭髮下垂的樣子。兩髦(mao):古時未成年男子的髮式, 頭髮向兩邊分流。

②實;是。維:為。儀:配偶。

③之:到。矢:誓。 靡;無。

④也、只:語氣詞,沒有實義。

⑤諒。相信。⑥特:配 靡;無。

④也、只:語氣詞,沒有實義。 偶。

⑦慝(te):改變,變心。

【譯文】

輕輕搖盪柏木舟,

在那河中慢慢游。

頭髮飄垂那少年,

是我相中好侶伴。

發誓至死不另求!

我的母親我的天,

為何對我不相信!

輕輕搖盪柏木舟,

在那河邊慢慢游。

頭髮飄垂那少年,

是我相中好侶伴。

發誓至死不變心!

我的母親我的天,

為何對我不相信!

【讀解】

孩子雖是母親的作品,母親雖然時刻心系孩子的幸福與不幸, 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完全是一體,並不意味着他們之間不會有衝突。

最為常見的是為戀愛婚姻而發生的衝突。衝突的實質,是兩 種不同觀念的背離和交鋒。衝突雙方各自堅持自己的價值準則,若 互不相讓,便會發生衝突,以至以不嫁或出逃或殉情來表示反抗。

觀念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在生活中,我們總是自覺或不自 覺地從傳統、社會、他人那裡接受各種支配着自己生活的觀念,在 觀念的指導之下說話和行動。人們常說環境改變人,其實環境改 變的是人的觀念,是人對生活的看法和態度。

在母親對自己的作品——子女的無私的愛之中多少帶有一 些自私的因素。她總以為子女是自己辛勤創造的作品,他或她必 須按照她所堅持或信奉的觀念去生活,總以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經 驗作為參照系,而不能設身處地地站在子女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說 到底,她是把子女當作私有財產,而不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因 此,才會有《柏舟》這樣的情況出現。[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