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柴田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柴田豐
圖片來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柴田豐,(日語原文:柴田 トヨ,平假名:しばた トヨ,羅馬拼音:Shibata Toyo),1911年(明治四十四年)出生在大日本帝國栃木縣栃木市,2013年1月20日逝世於日本栃木縣宇都宮市(享鰭壽101歲),是 一位日本知名女詩人[1] [2] [3]

簡介

柴田豐,是日本栃木栃木市人,為防止老人失智,柴田阿嬤從92歲開始學作詩,並向產經新聞投稿發表,98歲將詩作集結成冊自費出版「人生別氣餒」詩集,沒想到意外成為暢銷書,累積至今在日本賣出150萬冊,而且還在台灣南韓荷蘭等5國發行譯本,前年柴田阿嬤再度出版第二本詩集「百歲」,同樣成為暢銷書。

98歲時(2010年),柴田豐才開始出版處女作詩集人生別氣餒》包含四十二首詩歌,在日本的發行量達到一百五十萬部,從而一舉走紅,成為新銳女詩人[4][5]

2010年她在日本東北大地震後寫下「我就要100歲了,前往天國的日子也近了,那個時候,我將化成陽光、化成微風,為大家加油。」詩作撫慰災民。

  • 創作時期 2009年—2013年
  • 體裁 詩歌
  • 主題 生活哲理
  • 代表作 《人生彆氣餒》(又譯作《永不氣餒》)

生平經歷

柴田豐,1911年(明治四十四)出生在日本栃木縣栃木市,父親是一個經營糧食店的商人。

柴田豐出生後不久,家裡的糧店就倒閉了。[5]她在十幾歲就被迫去做裁縫旅館的服務員,靠兩份工作辛勤養家糊口。

1944年,33歲的柴田豐遇到了廚師柴田曳吉,兩人很快成了家,有了兒子健一,一家三口過著平淡而溫馨的生活。可是,二戰末期的日本時局動盪,大空襲廣島大爆炸、經濟大蕭條,短短的幾年,柴田豐所經歷的比她前33年經歷的事還多。

和大多數同齡的日本人一樣,柴田豐經歷了日本的軍國主義時代,也親眼目睹了二戰後的復興,結婚生子,勞作度日。儘管曾經一度離婚,但總的來說生活得平靜祥和。

柴田豐開始寫,是受到自己兒子的鼓勵。1992年,柴田豐的老伴不幸去世,從此以後開始了獨自的生活。[5]她的兒子,時年六十五歲的柴田健一沒有跟柴田豐住在一起,不免有些擔心,於是多次跑來問母親願意不願意跟自己過生活,都被喜歡獨立的柴田豐拒絕了。兒子的家比較遠,開車到柴田豐這裡要一個小時,不能每天來照顧。時間長了,不免擔心母親過於寂寞。柴田健一喜歡寫詩,出於給柴田豐解悶的目的便也勸她嘗試一下。[5]

最初,柴田豐對兒子的建議沒理會,後因為太閒適而決定試一試。92歲的柴田豐開始寫詩生涯,一試之下不可收拾。柴田豐生活閱歷豐富,又對世界抱有一種基於現實的樂觀態度,其所寫詩作如同泰戈爾的哲理詩一樣輕鬆,點出了生活的本質。受到家人好評的柴田豐把自己的詩作寄送給《產經新聞》的專欄《早晨的詩》,結果連連被刊載。一個九十幾歲的「新銳」女詩人就此誕生。[5][4]

2013年1月20日,柴田豐以101歲高齡逝世。[6]

風格

柴田豐的詩作樸實無華,充滿了百年人生的感悟,還略帶一絲詼諧。例如,她曾作有這樣一篇叫做《儲蓄》的短詩:「我在心中儲蓄,存的是他人的善意。變得寂寞的時候,就去提取,頓時生意盎然。你也從今天開始這個儲蓄,那好處肯定超過養老金。」在更多的詩句中,柴田豐傳達着自己珍視的感情,往往可以引發讀者的共鳴。

評價

  • 日本媒體將柴田豐的通俗易懂的詩歌,比作「人生的救援歌」。[4]
  • 產經新聞》「朝之詩」專欄編輯在《永不氣餒》序言中說:「只要看到柴田婆婆的詩,我就仿佛感受到一絲清爽的風吹拂臉龐。」[5]
  • 日本著名女詩人新川和江是「朝之詩」稿件評選者,對柴田豐的詩評價很高。她說:「在今天這個世界裡,仍有這樣細膩的感情,純淨的思緒,即便是放在專業詩人中,(柴田豐)的作品也是很出色的了。柴田豐使用的詩歌語言極為通俗,有如手機短信一般簡短易讀,卻又不失詩歌的優雅。」[5]

參考資料

  1. 逝者】柴田豐,文化頻道_鳳凰網,2015-04-30
  2. 柴田豐:從富家千金到女傭,92歲用筆書寫人生,99歲感動數萬人, 知乎專欄
  3. 化成陽光…日人瑞詩人柴田豐辭世享壽101歲, 國際- 自由時報電子報,2013-01-21
  4. 4.0 4.1 4.2 《日本99歲柴田豐的詩集成了暢銷書》. 中華網. 2010-07-07 [2011-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5. 5.0 5.1 5.2 5.3 5.4 5.5 5.6 《因為溫暖優雅 所以撫慰人心》. 杭州日報. 2011-01-27 [2011-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6. 《化成陽光…日人瑞詩人柴田豐辭世 享壽101歲》.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3-01-21 [2013-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