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成本制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標準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中應用最為廣泛和有效的一種成本控制方法,也稱為標準成本制度、標準成本會計或標準成本法。它是以制定的標準成本為基礎,將實際發生的成本與標準成本進行對比,揭示成本差異形成的原因和責任,採取相應措施,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其中,標準成本的制定與成本的事前控制相聯繫,成本差異分析、確定責任歸屬、採取措施改進工作則與成本的事中和事後控制相聯繫。
簡介
標準成本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運轉情況下製造產品的成本,而不是指實際發生的成本。在典型的實際成本制度中,間接費用是按事先規定的比率分攤到產品中去的,而標準成本制度也同樣的辦法處理。這兩種方法的主要區別是對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計算方法不同。
實際成本制度採用每種產品實際發生直接成本數額;而標準成本制度則採用從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中,產生的標準單位成本,有的會計制度規定存貨用標準成本記賬,有的會計制度規定存貨,既用標準成本,也用實際成本記賬。
標準成本的用途:
(1)標準成本可用於控制成本。評價管理人員工作的好壞,把實際已經做的和應該做的進行比較,標準成本便為這種對比提供了基礎,順差表示經營的結果優於預期的而逆差則表示經營的結果不如預期的。因此,這種差額的計算對分析和控制成本是重要的。
(2)用於決策。標準成本通常用來作為確定銷售價格的基礎,特別是在確定不屬於同批產品的銷售價格時,更要以標準成本[1] 為基礎。
(3)使成本計算更合理。同樣的產品有同樣的成本。
(4)減少成本會計的工作量。
標準成本的管理作用:
只要劃定成本中心、確定成本標準、制定成本項目後,按一定的程序便可核算出標準成本、實際成本及成本差異。採用標準成本後,在制品按成本的標準留,剩下的成本即為轉出成本,這樣解決了在制品留法不合理的難題。
評價
一般情況下,在制定標準成本時,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技術條件和經營水平,在以下三種不同的原則中進行選擇:一是理想標準成本,它是指在現有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最優的成本水平;二是以歷史平均成本作為標準成本,它是指過去較長時間內所達到的成本的實際水平;三是正常標準成本,是指在正常情況下企業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成本標準,這一標準考慮了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損失、故障和偏差。通常,正常標準成本大於理想標準成本,但小於歷史平均成本。正常標準成本具有客觀性、現實性、激勵性和穩定性等特點,因此被廣泛地運用於下列具體的標準成本的制定過程中。
直接材料標準成本的制定:某單位產品耗用的直接材料的標準成本是由材料的用量標準和價格標準兩項因素決定的。
直接人工標準成本的規定:直接人工標準成本是由直接人工的價格標準和直接人工用量標準兩項因素決定的。
製造費用標準成本的制定:製造費用的標準成本是由製造費用價格標準和製造費用用量標準兩項因素決定的。
單位產品標準成本卡:制定了上述各項內容的標準成本後,企業通常要為每一產品設置一張標準成本卡,並在該卡中分別列明各項成本的用量標準與價格標準,通過直接匯總的方法來得出單位產品的標準成本。
視頻
1分鐘秒懂標準成本制度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