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的傳說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桂枝的傳說故事
桂枝廣西甲天下,六陳玉桂西江佳。
升清陽營脫陷和,降濁陰氣沖逆閘。
筋舒脈暢急攣止,瘀壅阻解關節滑。
辨證配伍止發汗,善用其性忌春夏。
時來運去砒霜桂,金慎之嘲桂亭察。
老臣香袋太宋問,護正鼓舞邪自下。
傳說故事
晉代郭璞詩云:
桂生南裔,拔草岑嶺。
廣莫熙葩,凌霜津穎。
氣王百藥,森然雲挺。 相傳清代浙江有一戶姓倪的富戶,一天,他的小妾生病。名醫金慎之診察之後,認為病人所患為傷寒。於是用了醫聖張仲景的名方"桂枝湯"。由於病人體質較弱,金大夫特意只用了桂枝 5 分(約 1.5 克)。病家拿了藥方到一家名叫"三益堂"的藥店抓藥,誰知藥店柜上新來了一個夥計,他竟然把桂枝的量抓成了 5 錢(約15 克)。
病人服了取回煎好的藥後,次日就一命歸西了。倪家懷疑是大夫開錯了藥,於是把金大夫告上了縣衙。經過查對藥方和藥渣,才發現是桂枝的藥量出了致命的錯誤,金大夫才得以雪洗冤屈。為了警示後人,縣官還命"三益堂"藥店在死者的墓旁建立了一座"桂枝亭"。[1]
《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藥。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用桂枝者達76方之多,外感內傷均用。金代張元素還有「桂為春夏之尊藥」之說。
張錫純有一段教訓:他曾醫治一老嫗,年六旬,春初感冒風寒,投以發表之劑,中有桂枝數錢,服後即愈。其家人為其方靈,貼在牆上。至盂夏,復受感冒,自用其方取藥服之,遂致吐血,經治療方愈。事後張氏說:「治病自用桂枝治夏季瘟病,可不戒哉?誤用桂枝則吐血,誠是確當之論。」
太宋勤政,見一老臣胸掛一香袋而不解,問曰:「何故?」老臣拜曰:「賤臣年近花甲,體弱不支,以此助之。」原來此老臣體弱困頓,請御醫藥師配以香囊,內有肉桂、沉香、檀香藥材,芳香提神。香者,氣之正,氣正盛則除邪辟穢也,可養生防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