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三結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桃園三結義來自於元末明初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小說,敘述劉備、關羽、張飛結拜為義兄弟的故事。後來形成了結拜兄弟、共同謀事的典故[1]。
內容
在《三國演義》中,第一回記載:
飛曰:'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這個「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成為《三國演義》關鍵性的情節之一,並影響甚深,直到20世紀初,蔣介石還師法桃園結義,同馮玉祥、李宗仁交換蘭譜,稱兄道弟[2]。
但在西晉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史書中,並沒有桃園結義的情節記載,只有說三人恩同兄弟,在〈關羽傳〉說,關羽「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張飛傳〉說,張飛「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3]。
視頻
參考文獻
- ↑ 桃園結義. 桃園結義. 在線成新華字典. [2012-05-14].
- ↑ 金良年 (編). 三國大觀.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245–247. ISBN 7532518973.
- ↑ 張作耀. 《劉備傳》:《三國演義》是怎樣塑造劉備形象的?.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2018-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