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桃園十五街庄福德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桃園十五街庄福德宮
圖片來自gotoyes

桃園十五街庄福德宮位於臺灣桃園市[1] 桃園區,該廟所供奉的土地公是桃園區的「開基土地公」,因此這間土地廟就祭祀歷史來說可算是桃園區最古老的土地公廟。1985年重修後成立管理委員會並向桃園縣政府登記時將祠改為宮,正式使用「桃園十五街庄福德宮」的廟名。

2008年桃園燈會舉辦「桃園好神最佳人氣土地公」活動中,榮獲第三名。

沿革介紹

相傳過去有漳州人「阿英師」來臺,隨身攜帶一尊福德正神神像,在後來的桃園東門一帶落腳,於「桃園十五街庄」行商。阿英師左擔福德正神,右擔謀生工具,遇事便請示福德正神。而每到黃昏要休息時,會選定一戶人家投宿,將福德正神暫時供在該戶人家的神堂。阿英師去世後,地方仕紳在公館頭蓋了一間草厝來供奉這尊福德正神。到了乾隆五年(1740年),地方仕紳建議在草厝右畔建立一座坐東向西的廟宇,是為「福德祠」。

臺灣日治時期實施道路拓寬時(1936年),因為舊廟廟址在路中央而被拆除,之後該廟福德正神寄祀桃園景福宮內,中元節則聯合普渡。二次大戰後,地方仕紳楊錦等人在民國40年(1951年)發起重建,而原廟舊址附近熱心人士周火爐、周火旺、林進財、林松春、林金龍等人獻地做為廟基(該處在舊廟原址北邊)。工程約耗時半年,完工信徒遂從景福宮迎回神像。之後在民國60年(1971年)張富等人發起重建委員會,增建拜亭。民國74年(1985年),許潮英等人基於正殿年久失修,且拜亭高過正殿不符禮制等因素發起重建。重建完工後,廟方成立管理委員會,並向桃園縣政府登記並更改廟名。民國76年(1987年)12月,廟名正式改為「桃園十五街庄福德宮」。民國78年(1989年)舉行建廟250週年紀念五朝祈福法會。

宗教活動

該廟在農曆二月初二、八月十五會慶祝福德正神聖誕,舉行三獻法會。七月十五中元節則會舉行普渡、放水燈等活動。據說清代建廟時,依照民俗一連3年舉辦法會及普渡,並舉行搶孤儀式。但後來發生糾紛,後由桃仔園壯丁維持秩序才將事件平息。之後壯丁組成了「和合興」社團,並決定從第4年起廢止搶孤,而中元水燈會則由和合興繼續維持舉辦。

另外在正月廿七起連續5天,廟方會前往關渡媽祖宮淡水祖師公廟進行請神儀式,將神明請回廟中供信眾繼續參拜。

其他

在嘉義縣朴子市有分靈廟聖福宮

參考文獻

  1. 桃園市,ty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