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實驗室籌建於1984年,1987年8月正式對外開放,同年12月通過國家驗收,是由國家計委投資成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1]。
簡要概況
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實驗室籌建於1984年,1987年8月正式對外開放,同年12月通過國家驗收,是由國家計委投資成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實驗室第一任主任是前任國家科技部副部長馬頌德研究員,現任主任是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譚鐵牛研究員。
研究領域
實驗室以模式識別基礎理論、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視覺以及語音語言信息處理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人類模式識別的機理以及有效的計算方法,為開發智能系統提供關鍵技術,為探求人類智力的本質提供科學依據。成立二十多年來,我們始終將「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瞄準國際學科前沿,開展模式識別領域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建設國際一流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使其成為國內外著名的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為我國信息高科技的發展提供知識、技術與人才儲備」作為實驗室的發展目標,努力將實驗室建設成為一個高水平的、國際化的科研基地。
學術團隊
實驗室現有固定科研人員43人,45歲以下年青人約占80%,中科院「百人計劃」引進人才5人,青年科研骨幹均具有博士學位,外籍職工2人。實驗室流動人員包括博士後、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高級訪問學者和客座研究人員。現有在站博士後8名,在學博士生149名,碩士生85名以及在研開放課題研究人員36名。實驗室形成了一個以年輕學術帶頭人為核心、以青年科研骨幹為主體和以高素質的研究生隊伍為主力的結構合理的研究梯隊。
項目成果
實驗室承擔着80餘項科研項目,其中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和面上項目、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創新群體項目,國家高技術計劃「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等。實驗室成員每年在國內外重要的學術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百餘篇,其中不少發表在國際權威刊物和國際重要會議上,如IEEE彙刊(PAMI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Pattern Recognition,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Automatica, IEEE Transaction on Audio,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ICASSP, ICCV, ICPR, ACCV等。實驗室已獲准和申請專利100餘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1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其它部委級三等獎4項,國際發明金獎與世界知識產權專項獎各1項。
視頻
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家計委關於印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管理辦法》的通知,法律圖書館,1990-09-19
-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簡介,中國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