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步出夏門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步出夏門行》,又稱《隴西行》,漢末組詩。曹操作。原是樂府舊題,收入《樂府詩集》,屬《相和歌·瑟調曲》,《宋書·樂志》將其歸入《大曲》,題作《碣石步出夏門行》。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組詩作於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烏桓時。主要描寫河朔一帶的風土景物,抒發個人的雄心壯志。篇前有「艷」(即前奏曲),以下是《觀滄海》、《冬十月》、《河朔塞》、《龜雖壽》4解(即4章)。1解《觀滄海》,描寫詩人親臨大海的所見景象。全詩寫得既素淨優雅,又氣勢磅礴,表現了詩人闊大胸懷,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4句,境界極為壯觀雄闊,後人評論認為「有吞吐宇宙氣象」(沈德潛《古詩源》)。2解《冬十月》和3解《河朔塞》,寫了北方寒冬時節的民情風物,表現了詩人對當地老百姓疾苦的關心, 「寫得蒼勁蕭瑟」(《古詩源》)。4解《龜雖壽》,與前3解以描寫客觀事物為主不同,它完全是抒寫詩人的志尚。詩中以「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塵土」的生動比喻和「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等高度哲理性句子,表述了詩人對人生的達觀積極態度。尤其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4句,傳達了詩人老而彌堅的進取精神,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這一組詩充分體現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悲涼沉雄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構成了所謂「建安風骨」的主體。其影響波及當時及後世的許多詩人。

作者介紹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在鎮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192),占據兗州,誘降青州黃巾軍,選其精銳,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東),用其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世族軍閥袁紹後,逐漸統一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今湖北武昌西)。後封魏王。曹丕稱帝,追尊敬他為武帝。遺著《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

視頻

步出夏門行 相關視頻

經典詩詞朗誦: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曹操

參考文獻

  1. 文獻的概念,豆丁網,2008-11-13
  2. 著作與論文的優勢對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