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洪山區街道口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e/e1/%E6%AD%A6%E6%B1%89%E5%B8%82%E6%B4%AA%E5%B1%B1%E5%8C%BA%E8%A1%97%E9%81%93%E5%8F%A3%E5%B0%8F%E5%AD%A6.jpeg)
武漢市洪山區街道口小學地處美麗的珞珈山南麓,東湖之濱,北有武漢大學的書香浸潤,南有湖北省歌舞劇院的藝術薰陶,造就了街道口小學以美育人的辦學理念。校園占地面積為5886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868平方米。教學設施優良,各專用教室設備齊備。
簡介
學校現有24個教學班,學生1100餘人,教職員工85人。其中黨員26人,團員10人,市區學科帶頭人、優青16人、區級以骨幹教師26人、各類教育研究學會會員35人。教師中近年來受上級部門表彰達85人次,教師隊伍學歷達標,結構合理,整體素質優良。一支熱愛教育事業,勇做改革先鋒,科研意識強,符合現代化要求的教師隊伍已經形成。
武漢市洪山區街道口小學建於1986年,由洪山區委、區人民政府籌措資金建成,屬武漢市政府「八五」期間辦的十件實事之一。自建校以來,學校高舉美育之旗,確立了「美育滲透,和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思想,通過多年的理論與實踐,該教育思想已深入人心、日臻成熟;「以美育人」的教育特色已峰彰巒顯;美育滲透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已成效顯着;開發的《兒童美育》校本課程頗受孩子們的歡迎;目前學校正將美育研究延伸至家庭、社會,並使之形成獨特而完美的教育體系。其次,學校還分別承擔了國家、省、市、區級的教育科研課題近20餘個,其中《在學科課程中實施美育因素研究》等4個研究課題分別獲得國家、省、市教育科學成果獎。
發展
20年來街小人的辛勤耕耘,換來了20年金燦燦的輝煌。自2001年以來,學生中參加經教育行政部門批准的各級類競賽活動,獲獎達2800餘人次。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綠色學校、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教育示範學校、湖北省家長學校示範學校、湖北省綠色學校、武漢市普通中小學辦學水平示範學校、武漢市師德建設十佳學校、武漢市教育戰線先進基層黨組織、武漢市學校工會先進單位、武漢市「六有」創新示範學校、武漢市校園管理先進集體、洪山區文明單位、洪山區目標管理立功單位等百餘項榮譽稱號。
國學教育
國學教育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1]。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叢書,編撰於乾隆年間,由當時的紀曉嵐、王念孫、戴震等等一流學者完成。「四庫」指經、史、子、集四部,「全書」指所收都是全本[2]。
參考文獻
- ↑ 為何西方有神學、哲學、科學,而中國卻只有經學,搜狐,2016-04-11
- ↑ 四庫全書概述及其利用,道客巴巴,201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