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母親的牽掛(唐趙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母親的牽掛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母親的牽掛》中國當代作家唐趙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母親的牽掛

天將晚,我有事要出去。當我走出大門時,母親拄着拐杖,步履跚跚的走來。我問母親那麼晚了還上來幹什麼?母親說上來看你回來了沒有。

其實,對母親的到來,我一點也不感到奇怪。她已80多歲的高齡了,身體肥大,行動不便,走路十分辛難。但她每天總是惦記着我們兄弟姐妹。她每天都是早、中、晚3次來看我們兄弟3人。她與弟弟住在一起,先是從老弟家走出,然後是沿着村巷,到我哥哥的家,最後就到我的家。現在家家戶戶都圍了牆,建成庭院,並安上鐵門。她常常是從褲頭解下鎖匙,打開鐵門,半遮面的往裡瞧,看裡面有沒有人,外出歸家了沒有。有人在了,她有時進來坐坐,有時即放心地離開而去。

兒子是母親最甜蜜的牽掛。說實在話,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便走進母親的牽掛,是母親用一輩子的心血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拉扯大。記得母親生我們兄弟姐妹共7人,當時吃住非常的成問題。為了解決吃的問題,父母親總是起早摸黑,省吃儉用,精打細算,尤其是除了參加生產隊幹活所得外,還耕種好自家的幾分自留地,種些番薯之類的東西給我們充飢,使我們不受餓;為了解決住的問題,父親在母親的配合和支持下,天還未亮就到五六公里開外的田間地頭拖回石頭,到10公里開外的東鄉的山林里買回桁條,好不容易建起一間瓦房,加上原有的老茅草屋,住的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其實,在我們這個村子裡,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初,能建起一棟瓦房的確不客易,不知花費了父母親多少精力和心血。我為父母親的辛勤而感動!我們長大以後,進入了結婚的年齡,母親還為我們的婚事操盡了心,托人做媒,攢錢定婚過禮結婚,儘管當時很窮,也得擺擺酒席,邀請些親戚朋友來熱鬧熱鬧,棒棒場。這些母親是費盡心機的。我們兄弟姐妹成家以後,母親最牽掛的是我們這些不成事,沒有闖出一片屬於自己新天地的兒女們。記得還有能力的時候,母親就與我們到田頭的山上,將打石蓋房留下坑坑窪窪的石堀平整出來,闢為開荒地,並輪種了紅薯、甘蔗蔬菜等。後來我走出農村,當上民辦教師,遠離家庭,無法顧及和管理這些開荒地,於是母親又與我們一起,在一陣透雨過後,在開荒地里種上按樹,幾年之後,按樹長大成林有了收穫,多少彌補了我當時貧困的生活。

父親走後, 那是2009年,日子過的倒有點滋潤,誰知禍從天降,我患了一場大病,驚動了全家大小,特別是母親更是牽掛在心,整天坐立不安,徹夜難眠。那時都77歲高齡了,還與弟弟從徐聞打出租車到湛江醫院看望我,並塞給我600元,要我好好治療。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母親從湛江回來以後,對我的病還是憂心忡忡,一千個擔心,一萬個不放心,經常叫家裡人打電話來醫院查詢,掛牽中還是那句話,要我放心治病。為了給我住院補補身體,老婆買了幾十隻小雞在家交給母親飼養。每當我出院回來就可以吃到用母親餵養的雞燉出來的雞湯。母親的牽掛更增強了我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心和決心。在母親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呵護下,我的身體得以較快的康復,除了醫院的精心治療外,應該說我喝了母親心靈的雞湯。我應該感謝母親!

母親的牽掛何止這些?記得是2011年,母親在庭院的兩棵苞蘿樹之間拉了一個網床。這是母親的網床,天氣炎熱的時候,母親常常睡在網床里,搖啊搖的,很是爽快。可是過了幾天,在一個天氣非常酷熱的中午,我外出做工回來即發現庭院的龍眼樹下又多了一張網床。母親就睡在那張網床里。我走過去問母親,母親說那張網床就留給你做工歸來納涼吧。聽了母親的話,我心頭涌動的是感動和內疚。感動的是母親猶如一張網床,承載着我們,哺育着我們成長。內疚的是我對不起母親。現在社會都發展了,很多人的生活都好了,都住上樓房,室內都安裝了空調,而母親住的還是那間瓦房,沒有安上空調,反而是母親給我安上天然的空調--床網。我愧對母親。

今年春節前,二妹大掃除,不注意從梯子上摔下來,摔傷了腿,很長的一段時間都不能走路,母親也是經常惦記着,經常問我二妹腳好了沒有,還要我用摩托車搭她去看看。考慮到母親的年事已高,怕坐不了摩托車,我還是騙她說二妹的腳已經好了,能走路了。這樣她才放心。

隨着年齡增長,我孩子也就是母親的孫子也進入了結婚的年齡,但還未談成對象,此事也成為她老人家牽掛的事。孩子們一回到家,她就一拐一拐的走來,嘮嘮叨叨還是那句,該娶媳婦了。我與你這麼大時,你的父親已經10歲了。不找對象不結婚,還想單身一輩子麼?母親的這般話於我於孩子來說都懂,但總是找不到合適的。「娶媳婦」不但成為母親念叨的口頭禪,而且成為母親情意綿綿的牽掛。

2014年徐聞遇到一陣超強颱風「威邇遜」,我大哥出嫁的女兒也就是母親嫁出的孫女的房屋被颱風颳倒的樹壓着。雖然災後已經修復,但留給母親的還是一絲絲的牽掛。兩年之後,母親還是念念不忘,經常的提起那件事。

歲月滄桑,世事變遷,我漸漸明白了母親的用心良苦。是母親用她那勤勞的雙手為兒女們創造了一片新的天地,也是母親用那勤勞的雙手給兒女帶來歡樂,留下溫馨。人世間因為有了母愛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惟有母愛能賜予我們神奇的力量![1]

作者簡介

唐趙芳,男,廣東省徐聞縣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