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毛曉茗 小花茶 故鄉情

重新導向頁面
小花茶 故鄉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小花茶 故鄉情》中國當代作家毛曉茗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小花茶 故鄉情

深夜,坐在電腦前,手指在鍵盤上划過一條條美麗的弧線,呵欠一個連一個,看看錶,已是凌晨一點多了,懶洋洋站起身,打開剛剛新上市的故鄉「小花」茶,捏一撮沏之,一股醇香之氣充盈小屋,困意也隨之離去。看着杯中的清水漸青漸綠,細長的葉芽在一壺碧水中輕舒慢展,象山峰澗谷中朵朵承受着初春氣息和一縷晨光的蘭花。雲汽從杯麵上靜靜升起,帶着淡青的水色,輕輕飄散來幽幽的暗香。這時輕閉雙眼,就會慢慢地感到一股極深極細象青草又象蘭香的氣息不知從何處湧起,將你無知無覺地帶入到那青青的山峰、潺潺的溪流、遍野的草綠之中。迫不及待喝上一口,頓時神清氣爽,疲憊和昏沉煙消雲散,只留下滿齒芳香漸漸地,漸漸地彌散開來,濃濃茶香把我帶進了回憶里,故鄉的風情也在這熱茶中浸泡開來。

古人說,月是故鄉明。我說,茶是故鄉淳。故鄉「小花」茶既比不上西湖龍井的口感芳甜、黃山毛峰的深幽纏綿,也比不上碧螺春的青翠淡遠、鐵觀音的溫厚和長,甚至連名字也那麼平俗土野,但是在我的心中它卻有其它名茶所沒有的家鄉山水清素質樸的氣息,品茶能聞幽蘭香,每每談起故鄉小花茶,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無限的自豪。小時候,我就在這無邊的茶香陪伴下,度過了充滿書香的學生時代。往後日子裡,每當我身心疲倦的時候,就沏上一杯小花茶,看着一杯故鄉的山水,聞着熟悉的野土氣息,品嘗着浸沐着早春陽光的茶味,疲憊的心就象那一枚枚焦乾的牙葉,沉到杯底,又慢慢的滋潤着,泡開了,鮮嫩鮮嫩的,象飽綻的花朵洗滌了隔夜的風塵,象雨後拱動的田野,膨脹着,充滿了力量,充滿了故鄉山水那早春暖暖的春息…

曾多少次衝動的想提筆寫一點關於故鄉小花茶的情懷,但一直覺得「茶」這一古韻悠然、禪意滿懷的字眼,蘊藏着太多我無法搜尋的歷史,故每每提筆又輕輕放下。今夜,窗外月色格外明亮,品一杯姐姐手工自製的故鄉小花茶,帶着一份寧靜的心情在電腦上敲下這份濃濃鄉情。

故鄉在文都桐城的崇山峻岭中,山山嶺嶺長着一簇簇、一團團茶樹。每年春天,伴隨着幾場春風、幾陣春雨,故鄉廣闊的土地便呈現一道亮麗的風景:漫山遍野間,茶葉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一撥撥鄉親在茶園裡忙碌;在環繞茶園的坡壁間,自然生長着一種家鄉特有的「蘭花」草,每年小花茶清明「冒尖」的時候,「蘭花」也競相開放。春風輕拂,繁茂的新綠與「蘭花」草遙相呼應,大自然總是充滿着神奇,它們日夜相互廝守,日久生情,悄悄地,「蘭花」草竟毫不吝嗇的將自己獨特香味沁入與自己相依相伴的茶芽。小花茶外形條索舒展,芽葉完整,形似蘭花,色澤翠綠,碧綠清湯,香氣鮮爽持久,有蘭花香,伴幽蘭而生,集蘭香而成,故名「小蘭花」茶,後來簡稱「小花」或「桐城小花」,自明朝起作為歷代朝廷的貢品,清朝丞相張廷玉為此而留下「色澄秋水,味比蘭花」的詞句。

故鄉的茶樹林,記下了幾多兒時的歌謠,春有茶採花摘,初夏有野草莓,秋是我們遊戲的天堂,冬看雪花飄飄,我特別鍾情於春季時節的採茶。採茶時的情景有許多美好的記憶。每年穀雨時節,約三五個夥伴一起跑進茶樹林,挑選芽頭青青尖尖的茶枝,食指扣着茶芽,大拇指一用勁,那嫩嫩的茶芽就折斷了,含一片嫩茶頭在嘴裡咀嚼,澀澀的,香香的,嫩嫩的,一種收穫的喜悅之感油然而生。那時茶樹里經常會有壁虎或青色的蜥蜴,有時也會碰見火赤鏈、土弓蛇。我是山里長大的孩子,並不太怕這些生靈,往往是把它們趕走,繼續玩自己的。採摘新茶也是最放鬆的時候,手不停歇,嘴也不停歇,許多趣聞逸事便在茶樹林間裊裊升騰。年少時,總喜歡與母親一起上山採茶,我有時調皮的嗅着蘭香在茶林里尋摘蘭花苔子放入採茶籮,有時安分地邊摘茶邊聽媽媽與鄰居姐姐阿姨一起閒聊,日子就在採茶的手縫裡一點點漏過去,沙沙地響。別看摘茶是手上功夫,可累人了,首先是枯燥無味,站在茶園裡,聽到最多的是「嚓嚓」掐摘聲,偶爾的鄉親們嘮家常、說個笑話、唱唱山歌,鬧得大家開懷大笑;也有的帶個收音機放在竹籃里,活躍了枯燥的氣氛。其次是腰酸背痛,摘茶是俯着身子彎下腰,從早到晚都是這樣的姿勢,因此是腿腳僵硬,脖子酸;直到夕陽下山,母親才背起一天的收穫走出茶林。回到家,吃過晚飯,母親總會泡煮上一壺「小花」,我卻坐在書桌前,聽收音機里不知名的旋律,茶壺裡溢出的香氣飄進了心房。

摘茶苦,炒茶更辛苦,還真是個靈巧活:殺青、搓揉、晾攤、再干、烘焙…一系列方法,還得必須掌握大小火候,如此做出來的茶葉才會碧綠清香,色香味俱全。記得那時,媽媽把採回來的新茶青攤薄鋪在簸箕里,我和姐姐先挑揀剔除掉樹葉、茶果、老茶葉片、野草等雜質,爸爸在鍋灶下猛火燒紅鐵鍋,媽媽便舀一瓢水倒入,「呲呲」聲響,鍋里水面飄起一層浮油,如是連續幾次,去油淨鍋,媽媽再抓起軟綿綿的茶青在鍋里不停的手工翻炒殺青,再均勻放置簸箕散熱,而後再用栗炭火烘烤。現在好了村村有現代化的炒茶廠,全是流水線機器操作,每每炒茶時節,大人們異常忙碌、通宵熬夜的,像搞雙搶一樣,搶在穀雨前摘茶、炒茶,賣個好價錢。在靜謐的山村里,茶香四溢,戶戶飄香,真乃「綠絲遍山野,家家有茶香」。

深夜的風帶着寒意,月光不分初一十五如常瀉下。此時,喝着濃濃的故鄉「小花」,我靜靜坐在窗前,遙望霓虹燈下城市的繁華,心卻懷念起故鄉山村的那份寂靜,想念着家中年邁的母親,想起電話里母親的聲音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多了幾分蒼老,忍不住鼻子發酸,眼眶發熱。窗外,不遠處,叢林裡花香幽幽傳來……面前的「小花」,幾經沖泡,濃香的茶水泛出淡淡的昏黃,幾片舒張的茶葉或上或下浮在水中,盡顯悠閒之意,對故鄉的思念也在這杯「小花」中蕩漾而去,端起杯子,輕輕抿一口,閉着眼,仿佛回到了家鄉,仿佛母親就在隔壁的臥房。

「飯後一杯茶,郎中餓着爬」。清晰的記得,這是爸爸的口頭禪。家鄉人都有飲茶的習慣,他們把茶當飲料,小花茶浸泡着故鄉祖輩、父輩們或淡或咸或酸或甜的生活。小花茶是家鄉人自采自製自消費的一種「自然主義茶」,有着清腦提神、潤肺溢肝、清除疲勞之功效。兒時的我每每放學歸來,都能很過癮地喝飽媽媽早已泡好的小花茶。農忙時節,天剛麻麻亮,大人們早早就起了床,把山泉水倒滿井罐燒開,泡一壺「小花」,喝上幾杯,一整天口不干、舌不燥,干起活來勁足力大,晚上收工回來,再喝一杯,一天的疲勞頓消,睡眠也香甜。冬季農閒時,左鄰右舍手捧茶杯相互串門,在「小花」里打發時光,盤算着一年的收成,計劃着來年的春播。

家鄉人喝茶,大多喝的是一種禮節。當客人登門之時,主人必定獻上一杯上好的穀雨前「小花」。坐在小木椅上將年成與天氣的閒話拉近,侃談天南海北之事和人間是非曲直,以茶代酒,以茶傳情,輕咂慢品,不時往嘴裡塞入一味野果子,此番情景,有着田園式的輕鬆與閒適。一杯喝乾了,再倒一杯,茶味淡了,再泡一壺,你一杯,我一杯,越喝味越妙,越喝越神清氣爽。喝來喝去喝了幾十代人的光陰,家鄉人最終喝出了一些諸如「茶能養性」的格言妙語。於是,家鄉人喝井罐山泉水泡小花茶喝上了癮,與茶結了情,天長日久,便喝出了一種文化,喝出了一種藝術,喝出了一片亮麗的天空,引來了八方客人。

時光煮雨,離開家鄉二十多年了,小花茶一直形影相隨,伴隨着我步入中年。當心情不好時,泡上一杯「小花」,聞着淡淡的茶香,仿佛置身於大自然之中,無憂無慮的享受着微風吹過臉龐的感覺,所有煩惱都煙消雲散,閉上眼,輕啄一口,唇濕舌潤,此時此刻,茶葉就像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淡淡余香,讓人心曠神怡;當工作繁忙時,泡上一杯濃濃的「小花」,輕輕的搖晃杯子,撲鼻而來的香氣,讓人感覺原來生活是如此美好,茶從口入,似乎流遍了五臟六腑,每到一處,都仿佛帶來了一種清新的空氣,讓大腦飽受潤澤。同時,也讓我一改當時的浮躁,更加沉穩的、靜靜的思索,捋清所有頭緒。此時的茶,對我來說像是太上老君的靈丹妙藥,細細品上一口,仿佛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小花茶,故鄉情。記憶恍惚,茶園依舊;抿一口,淡淡的苦澀瀰漫舌尖,兒時記憶像裊裊炊煙,順着老屋飄啊飄,飄過屋後的茶園,飄過嶺上玉帶似的公路,飄過我這段人近中年;再一口,想起家鄉的彎彎月亮,徐徐清風,透過茶杯還看見了村頭夕陽下的殘照、屋後山頂上的雲朵,這一切,讓我想起了夏日早晨閃亮的露珠,夜間頂着月亮走在山徑上透過楓葉凝於布鞋邊沿的白霜……我深愛着故鄉那片土地,深愛着故鄉小花茶濃濃的醇香。

故鄉小花茶,深埋着桐城土地的文化底蘊,有着一種純樸的味兒,有着幾分淡雅嫻靜,折射着家鄉人淳樸辛勞的可敬形象。因此,每當泡上「桐城小花」時,總喜歡慢慢品味,讓濃濃茶香瀰漫心靈,讓故鄉的味道飄香千里。

讀着魯迅先生《喝茶》第三段寫道:「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首先就須有工夫,其次是練習出來的特別的感覺」。其實人生亦如茶,苦澀中蘊含着甘甜,一道濃釅,二道清醇,三道趨淡。只有靜心品茗,喝出人生的酸甜苦辣,才能品味到一份怡然自得的好心情。我終於領悟一個小小心得:「桐城文章甲天下,明清貢品小花茶。」可不是,也許我飲了這杯葉浮幽香的「小花」之後,今夜,於夢中會在故鄉桐城走一回,拜讀一篇好文章,摘一朵「小花」幽夢。[1]

作者簡介

毛曉茗,南京人,書法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