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龍獸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龍獸屬
圖片來自sina

水龍獸屬學名Lystrosaurus)意為「鏟子蜥蜴」,是獸孔目二齒獸下目的一屬,存活在二疊紀晚期到三疊紀早期,約2億5000萬年前,化石分佈於南極洲印度南非。在1930年代到1970年代曾有許多種被歸類於水龍獸屬,但目前僅有4到6個已承認種。

水龍獸是種體型笨重、中等大小的草食性動物,有短胖的四肢,不同種類的水龍獸的大小有著及其大的差異,小的接近現代的、大的甚至有6米長足以和當時的獵食者法索拉鱷抗衡。水龍獸的嘴裡只有兩顆長牙,自上頜延伸出來。上下頜前端可能有喙狀嘴,用來切碎植物。根據肩膀與臀部的關節結構,顯示水龍獸採取往兩側半延展的步態。由於前肢比後肢粗壯,水龍獸被認為是一種擅長挖掘的穴居動物。在三疊紀早期,大氣層的氧氣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高。

水龍獸是已知三疊紀早期的最常見陸地脊椎動物,全世界各地都有牠的化石。水龍獸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牠們的祖先體型嬌小、動作靈活而且居住在地下,比其他大型動物更快適應滅絕事件後的環境。

敘述

水龍獸是種常見的合弓動物,屬於獸孔目二齒獸下目,體型接近,身長約0.9公尺(3呎),重量約90公斤(200磅)[1]。與其他獸孔目不同,二齒獸類的口鼻部相當短,只有兩顆上頜的長牙。口鼻部的前端可能有角質喙狀嘴,用來切碎植物。水龍獸已具有次生顎。頜部關節原始,只能做出往前、往後的動作,而不能做出往上、往下的動作。水龍獸被推測頜部肌肉佔據頭顱骨頂端、後側的許多空間。眼睛的位置高,角度往前[2]。另外,水龍獸的前肢比後肢粗壯,因此被認為有挖掘洞穴的習性。

有數個特徵顯示水龍獸是採取往兩側半延展的步態:

  • 肩胛骨後下端有明顯地骨化,顯示前肢的前後步伐大,也降低身體的側向動作靈活度。
  • 薦椎有5節,體積大,但彼此之間、與骨盆之間並未癒合。這使水龍獸的脊椎活動較不易彎曲,當牠們行進時身體不會左右擺動。薦椎少於5節的獸孔目,被認為採取四肢往兩側延展的步態,類似現代蜥蜴。恐龍與哺乳類的四肢直立於身體下方,而薦椎彼此之間癒合,薦椎與骨頭之間癒合。
  • 髖臼的結構可使水龍獸採取半四肢往兩側延展步態行走時,股骨不會關節脫落。

發現歷史

水龍獸的第一個化石,是在19世紀後期由傳教士兼業餘化石挖掘者Elias Root Beadle所發現。Beadle將這化石的消息通知古動物學家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但馬什沒有回應。馬什的敵手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獲得這些化石,並在1870年命名為水龍獸[3]。水龍的屬名在古希臘文意為「鏟子蜥蜴」[4]。在1871年,馬什也購得一個頭顱骨,但並沒有詳細地研究。

大陸漂移學說

在1969到1970年,埃德溫·科爾伯特與他的團隊在南極縱貫山脈的Coalsack Bluff發現水龍獸的化石,有助於確認大陸漂移學說而說服了懷疑論者。水龍獸目前已在非洲南部、印度中國的早三疊世地層發現

參考文獻

  1. Lystrosaurus. [2008-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5). 
  2. Cowen, R. The History of Life 3rd. Blackwell Scientific. 2000: 167–168. ISBN 0-632-04444-6. 
  3. Wallace, David Rains. The Bonehunters' Revenge: Dinosaurs, Greed, and the Greatest Scientific Feud of the Gilded Age.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00: 44–45. ISBN 0618082409. 
  4. Liddell, Henry George and Robert Scott. A Greek-English Lexicon (Abridged Edition). United Kingd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ISBN 0-19-910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