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興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永興亭
圖片來自bopiliao

永興亭是始建於臺灣清治時期的商業建築,位於今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63號至171號。台灣日治時期知名報人林佛樹在此成立「臺灣經濟日報社」,戰後仍繼續營業,至民國45年(1956年)遷出為止;後又曾租與臺北市第一家眼鏡行「三光眼鏡行」為店面。今屬剝皮寮[1] 歷史街區的一部分,也是該區保存之建物中規模最大者,建築風格頗具特色。

沿革

永興亭在清代從事帆船貿易,由福建福州進口杉木後在此浸泡,等候剝皮處理。日治時期曾任《臺灣新民報》經濟版主筆、《民報》共同發起人的知名報人林佛樹居住於此。民國35年(1946年)林佛樹成立「臺灣經濟日報社」,以臺北糧食行情為主要報導內容,每日發行千份。民國45年(1956年),林氏因轉任中興大學教師而遷出、報社亦結束經營。

介紹

之後,永興亭曾開設布行、西服店、自行車行、電器行等等,其中現門牌康定路167號處曾開設「三光眼鏡行」,為臺北市第一家眼鏡行。

民國98年(2009年)初,永興亭修復完畢。

建築特色

永興亭是剝皮寮歷史街區保存之建物中規模最大者,除廣州街163號全毀外,其餘四棟在修復前仍有立面留存。牌樓面主要以紅磚砌成,小陽台女兒牆上則以洗石子裝飾。據日治時期建築師井手薰提出的台灣建築分期,此建物屬於明治四十年(1907年)至大正六年間(1917年)紅磚造全盛時期所建。

參考文獻

  1. 剝皮寮,pi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