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氾勝之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氾勝之書》,中國西漢時期的農學專著。《隋書·經籍志》農家類有《氾勝之書》2卷,《舊唐書·經籍志》和《新唐書·藝文志》的著錄亦是。本書約在宋代佚失。現所見者為清代洪頤煊、宋葆淳、馬國翰等3個輯本。當代有石聲漢 《氾勝之書今釋》(1956,科學出版社)與萬國鼎《氾勝之書輯釋》(1957,中華書局)兩個校勘注釋本。石聲漢又將其釋本譯成英文,1959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此一刊本又由岡島秀夫譯成日文,由農山漁村文化協會於1985年出版。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的今人輯本正文約3 500字,大體上包括以下7個部分: 即耕作的總原則: 選擇播種日期; 種子處理; 個別作物的栽培技術; 收穫; 留種與貯藏; 區種法。其中個別作物栽培技術及區種法各占現存材料的1/3以上。本書是以黃河流域的旱農為對象,記述了這一地區的農業措施與技術。書中對旱農的總原則作了簡潔但又全面的概括,即 「凡耕之本,在於趣時、和土、務糞澤,早鋤早獲」(耕種的基本要點,在於趕上合宜的時令、使土地和解、耕後保持肥力保存水分,及時鋤地,及時收割)。區種法是旱農的一種集約耕種方法,「區」的意思是向地平面以下窪陷進去。可用來防止水分蒸發及養分的流失。其特點是深耕保墒、集中施用水肥、集約使用土地。此外對田間穗選、單打單收。「溲種法」 (用糞汁、骨汁攪拌處理種子) 也有記敘。還提出要按家庭人口來確定大豆種植面積的農業經營上一些內容。

漢代以前農書大都失傳,本書雖也早已不見,但其精華卻籍《齊民要術》引證得以保存,因而成為現存農書中最早的一部。它不僅反映了2 000年前黃河流域的農業成就,成為珍貴歷史文獻。書中有關旱農基本經驗的總結及主要措施,雖有時代局限,但為後世指出正確的增產方向,至今仍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作者氾勝之,據 《漢書 ·藝文志》記載 「成帝 (前32—前7)時為議郎」。顏師古注引劉向 《別錄》說 「使教田三輔,有好田者師之,徙為御史。」撰農書18篇。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氾勝之書 相關視頻

陳忠建老師書法示範:臨趙之謙楷書《氾勝之書》1
陳忠建老師書法示範:臨趙之謙楷書《氾勝之書》4

參考文獻

  1.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