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漢斯·克里斯欽·奧斯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漢斯·克里斯欽·奧斯特(丹麥物理學家)原圖鏈接來自 個人簡歷網 的圖片

漢斯·克里斯欽·奧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年),丹麥物理學家、化學家。1777年8月14日生于丹麥的蘭格朗島魯德喬賓一個藥劑師家庭。12歲開始幫助父親在藥房裡幹活,同時堅持學習化學。由於刻苦攻讀,17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哥本哈根大學的免費生,學習醫學和自然科學。他一邊當家庭教師,一邊在學校學習藥物學、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等。

1799年獲得博士學位。1801—1803年他旅遊德國、法國等地,於1804年回國。1806年被聘為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化學教授,研究電流和聲等課題。1815年起任丹麥皇家學會常務秘書。1820年因電流磁效應這一傑出發現獲英國皇家學會科普利獎章。1824年倡儀成立丹麥自然科學促進會,1829年出任哥本哈根理工學院院長。

科學家(Scientist):對真實自然及未知生命環境、現象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客觀數字化重現與認識、探索、實踐的人士[1]。如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波蘭物理學家居里夫人,美籍科學家愛因斯坦,黑洞[2]之王霍金等。

漢斯·克里斯蒂安·奧斯特-科學成就

1.1820年發現電流的磁效應  

自從庫侖提出電和磁有本質上的區別以來,很少有人再會去考慮它們之間的聯繫。而安培和畢奧等物理學家認為電和磁不會有任何聯繫。可是奧斯特一直相信電、磁、光、熱等現象相互存在內在的聯繫,尤其是富蘭克林曾經發現萊頓瓶放電能使鋼針磁化,更堅定了他的觀點。當時,有些人做過實驗,尋求電和磁的聯繫,結果都失敗了。奧斯特分析這些實驗後認為:在電流方向上去找效應,看來是不可能的,那麼磁效應的作用會不會是橫向的?

在1820年4月,有一次晚上講座,奧斯特演示了電流磁效應的實驗。當伽伐尼電池與鉑絲相連時,靠近鉑絲的小磁針擺動了。這一不顯眼的現象沒有引起聽眾的注意,而奧斯特非常興奮,他接連三個月深入地研究,在1820年7月21日,他宣布了實驗情況。

奧斯特將導線的一端和伽伐尼電池正極連接,導線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針的上方,當導線另一端連到負極時,磁針立即指向東西方向。把玻璃板、木片、石塊等非磁性物體插在導線和磁針之間,甚至把小磁針浸在盛水的銅盒子裡,磁針照樣偏轉。

奧斯特認為在通電導線的周圍,發生一種「電流衝擊」。這種衝擊只能作用在磁性粒子上,對非磁性物體是可以穿過的。磁性物質或磁性粒子受到這些衝擊時,阻礙它穿過,於是就被帶動,發生了偏轉。 導線放在磁針的下面,小磁針就向相反方向偏轉;如果導線水平地沿東西方向放置,這時不論將導線放在磁針的上面還是下面,磁針始終保持靜止。

他認為電流衝擊是沿着以導線為軸線的螺旋線方向傳播,螺紋方向與軸線保持垂直。這就是形象的橫向效應的描述。

奧斯特對磁效應的解釋,雖然不完全正確,但並不影響這一實驗的重大意義,它證明了電和磁能相互轉化,這為電磁學的發展打下基礎。

2.其它方面的成就  

奧斯特曾經對化學親合力等作了研究。1822年他精密地測定了水的壓縮係數值,論證了水的可壓縮性。1823年他還對溫差電現象作出了成功的研究。他對庫侖扭秤也作了一些重要的改進。

奧斯特在1825年最早提煉出鋁,但純度不高,以致這項成就在冶金史上歸屬於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1827)。他最後一項研究是40年代末期對抗磁體的研究,試圖用反極性的反感應效應來解釋物質的抗磁性。同一時期邁克爾·法拉第在這方面的成就超過了奧斯特及其法國的同輩。法拉第證明不存在所謂的反磁極。並用磁導率和磁力線的概念統一解釋了磁性和抗磁性。不過,奧斯特研究抗磁體的方法仍具有很深的影響。

3.出版了《奧斯特科學論文》集  

他的重要論文在1920年整理出版,書名是《奧斯特科學論文》。

視頻

漢斯·克里斯欽·奧斯特 相關視頻

物理學中最困難的問題:量子引力
4分鐘看完物理學發展簡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