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沁水縣文史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沁水縣文史博物館始建於1963年。文化大革命期間併入沁水縣文化館,大部分文物遭到損壞,部分珍貴文物和資料當作廢銅鐵、舊紙賣給廢品收購站。1980年重新恢復,改稱沁水縣文史博物館[1]。1983年縣人民政府呈報省文物局撥款收回縣城內明清古建築一處,維修後作為博物館館址。沁水縣文史博物館為縣級博物館,在縣政府領導下進行全縣文物保護工作。

基本介紹

1978年,晉城市就有於1963年設立的沁水縣文史博物館。改革開放後,晉城市逐步重視文物保護工作。 在悠悠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晉城這塊土地曾哺育和造就了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如唐代着名佛經註疏家高僧慧遠,宋代文學家劉羲叟,首創諸宮調的藝術家孔三傳,明代經濟學家王國光,詩書大家張慎言,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康熙字典》總編纂陳敬廷,數學家張敦仁,當代着名作家趙樹理等,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晉城珍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沁水縣文史博物館始建於1963年。文化革命期間併入沁水縣文化館,大部分文物遭到損壞,部分珍貴文物和資料當作廢銅鐵、舊紙賣給廢品收購站。1980年重新恢復,改稱沁水縣文史博物館。1983年縣人民政府呈報省文物局撥款收回縣城內明清古建築一處,維修後作為博物館館址。沁水縣文史博物館為縣級博物館,在縣政府領導下進行全縣文物保護工作。

館藏實力

博物館館藏文物3000餘件,其中二級文物[2]40餘件,三級文物500餘件。館藏文物文物中的細石器、商周、春秋、戰國漢代的珍品,明清瓷器,名人墨跡,民俗文物均體現其地方特色。

該館肩負着管理全縣文物保護和開展博物館業務雙重功能。在傳播歷史和科學文化知識對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大力宣傳文物保護法規,進行管轄區的地上、地下文物保護、收集、保管、研究工作。

視頻

沁水縣文史博物館 相關視頻

陳忠實受趙樹理啟迪寫作,受老師大讚記憶猶新
沁水縣發現我市唯一現存木質牌樓 修於明成化年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