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東鹽業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東鹽業博物館位於運城市鹽湖區鹽池的北岸,當地人習慣稱之為「池神廟」。它也是我國惟一保存良好的鹽神廟。博物館坐北向南,總面積2.6萬平方米,依丘陵地勢高低錯落而建,其南門正對着浩渺的鹽池。站在池神廟高處俯瞰,碧波蕩漾的湖水和白茫茫的硝堆相映如畫,湖水南岸的中條山一覽無遺,「千古中條一池雪」的詩景美不勝收。收藏有較有價值的兩件件文物:明代石刻《河東鹽池之圖》和元代皇帝鐵穆耳所樹的《新建池神廟碑》。

基本介紹

鹽是文明的尺度。河東大地能成為中華文明的搖籃,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裡有鹽。作家周宗奇在《守望潞鹽》一書里說,「世間食鹽種類有四:曰池鹽、海鹽、井鹽、岩鹽。何謂潞鹽?中國池鹽之一種,產於山西省運城市,即古之河東郡。運城古名鹽氏,漢時曾設司鹽都尉,故又稱司鹽城。元初改稱潞村,於是運城鹽池[1]所產之鹽便稱作『潞鹽』。潞鹽是人類較早取用的鹽種之一,其信史可遠溯於周代。有方家說:『睽諸史冊,運城鹽池(所產之潞鹽)。可謂與我華夏民族同齡的古老而殊異的寶藏。』」河東鹽業博物館的價值也由此可見。

池神廟

河東鹽業博物館位於運城市鹽湖區鹽池的北岸,當地人習慣稱之為「池神廟」。它也是我國惟一保存良好的鹽神廟。

池神廟坐北向南,總面積2.6萬平方米,依丘陵地勢高低錯落而建,其南門正對着浩渺的鹽池。站在池神廟高處俯瞰,碧波蕩漾的湖水和白茫茫的硝堆相映如畫,湖水南岸的中條山一覽無遺,「千古中條一池雪」的詩景美不勝收。

據了解,池神廟當初較有價值的一件文物明代石刻《河東鹽池之圖》,是山西運城鹽池的一幅歷史圖畫,把明代運城鹽池的生產方式,管理模式作了形象的記錄。據稱,有位英國人曾經出「天價」要求獲得一紙拓片而不得,其歷史、藝術價值可想而知。1970年,該石刻被存放到鹽湖區博物館收藏。

另一件是唐《鹽池靈慶公神祠頌》石碑,全文記頌河東鹽池在唐時由王朝主持整修並賜名祭神的盛況,現存放於舜帝陵。現在館內較珍貴的文物是中軸線上的那片碑林,當中以元代皇帝鐵穆耳所樹的《新建池神廟碑》較為有價值[2],碑文先說對廟修葺的情況,轉而記述對鹽池的經營管理。該碑分兩塊,分置東西兩處,體現了從此時開始,池神廟對鹽池東、西兩池的池神分別祭祀。

視頻

河東鹽業博物館 相關視頻

運城『河東池鹽博物館.流光溢彩』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唯一的鹽業歷史博物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