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口瑤族自治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口瑤族自治縣是文山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轄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元江出口處,地處東經103°24′-104°17′,北緯22°30′-23°02′。總面積1313平方千米。總人口9萬人(2012年末)。有漢、瑤、壯、苗等民族,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邊境縣。全縣轄2個鎮、4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河口鎮南溪鎮、老范寨鄉、橋頭苗族壯族鄉、瑤山鄉、蓮花灘鄉。縣政府駐河口鎮。

地勢北高南低,漸向東南傾斜,縣域內最高海拔2363米,最低海拔在南溪河與紅河交匯處,僅76.4米,為雲貴川三省的最低點。元江(紅河)流經西南界,其支流南溪河、新現河、達溝河、五道河等流經境內。河口河谷地帶屬熱帶山地季風雨林濕熱氣候[1]國家一級口岸,雲南省橡膠種植基地之一。紀念地有河口、老卡、水頭等烈士陵園。古蹟有河口對汛督辦公署舊址等。

歷史沿革

河口縣因地處紅河與南溪河交匯口而得名。西漢屬牂牁郡進桑縣;東漢屬益州牂牁郡進乘縣。三國蜀漢屬益州興古郡進乘縣。西晉屬寧州興古郡進乘縣。東晉至南朝梁為寧州梁水郡進乘縣。北朝周屬南寧州。隋屬南寧州總管府。唐初屬嶺南道,唐南詔國屬通海都督。宋大理國屬最寧府。元屬臨安路。明代為臨安府王弄山長官司地。

康熙五年(1666)8月,裁王弄山長官司,屬開化府;雍正八年(1730)7月,開化府屬迤東道(治曲靖府);道光(1821~1850)中期闢為汛地,取名河口汛。光緒十三年(1887)10月,開化府屬臨安開廣道;光緒二十三年(1897)設河口對汛副督辦公署,由省直轄。民國4年(1915)置河口對汛督辦公署。民國15年(1926)河口劃為特別行政區,由省直轄。

1949年12月,河口和平解放。1950年1月建立縣級人民政府;1950年5月31日,政務院批准:撤銷河口對訊督辦區,設立河口市(1950年6月10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屬蒙自專區。1955年1月3日,國務院批准:河口市改為河口縣,縣等列為丁等,由蒙自專區領導監督。1957年11月18日,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正式成立,河口縣劃入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958年9月24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80次會議決定:撤銷河口縣,設立河口瑤族自治縣,自治縣的行政區域為原河口縣的全部和原屏邊縣的瑤山瑤族自治區。1960年2月16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96次會議通過:設立河口瑤族苗族自治縣,撤銷河口瑤族自治縣、屏邊苗族自治縣,將原河口瑤族、屏邊苗族2自治縣的行政區域為河口瑤族苗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1962年3月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河口瑤族苗族自治縣。

1962年10月27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17次會議決定:恢復河口瑤族自治縣。以合併於河口瑤族苗族自治縣的原河口瑤族自治縣行政區域為河口瑤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1992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河口邊境經濟合作區,界定面積4.02平方千米,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後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邊境經濟合作區的基礎上設立河口邊境經濟貿易區。

1996年,河口瑤族自治縣面積1313平方千米,人口約7.6萬人,其中瑤族占27%。轄2個鎮、4個鄉:河口鎮、南溪鎮、瑤山鄉、蓮花灘鄉、老范寨鄉、橋頭苗族壯族鄉。縣政府駐河口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河口瑤族自治縣常住總人口95451人,其中:河口鎮33359人,南溪鎮17988人,老范寨鄉4808人,橋頭苗族壯族鄉16964人,瑤山鄉11130人,蓮花灘鄉11202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河口瑤族自治縣常住總人口104609人,其中:河口鎮37074人,南溪鎮21217人,老范寨鄉4806人,橋頭苗族壯族鄉16616人,瑤山鄉13231人,蓮花灘鄉11665人。

2014年,南溪鎮被列為全國重點鎮。

視頻

河口瑤族自治縣 相關視頻

畫面太美!河口瑤族用深情歌聲表白祖國
河口瑤族盤王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