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波士頓唐人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波士頓唐人街

圖片來自ACTION ACT
時區    東部標準時間(UTC-5)

城市    波士頓

電話區號  617 / 857

波士頓唐人街,作為新英格蘭地區唯一的唐人街,北美第四大唐人街。位於波士頓市中心,占地五畝左右,有約近百家店鋪。正門華埠牌樓上刻擇自孫文墨寶的四個大字:「天下為公」,反面則刻着擇自蔣中正墨寶「禮義廉恥」。波士頓是目前華人集聚地之一,有近10萬華人定居在大波士頓地區。

交通

波士頓唐人街位於人口密集的波士頓市中心,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非常便利,但不適合駕車,停車也不便。波士頓唐人街步行300米即為南站(South Station),波士頓地鐵紅線,快速公交銀線(SL1,SL2,SL3,SL4),通勤鐵路(MBTA Commuter Rail)和美鐵(Amtrak)均可抵達該站。橙線還專門設有華埠站(Chinatown Station),地鐵站外有波士頓快速公交銀線(Silver Line)的SL4,SL5路站點(站名Washington St & Essex St)。波士頓輕軌綠線Boylston Street站(BCDE支線均停靠此站)出站向西步行200米亦可到達唐人街

波士頓中國城公園

波士頓中國城公園位於中國城舊城門外,作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公共設施項目——波士頓大隧道(The Big Dig)工程的一部分,創造一個富有亞洲個性的新唐人街形象,同時不失當代特色的公園,成為波士頓的一處新景觀,於2007年9月開放。

衛星唐人街

位於Allston地區的Brighton Ave和Harvard Ave兩側有許多亞洲餐館,以中餐和韓餐為主,不過此處並非具有歷史意義的唐人街。波士頓輕軌綠線B支線的Packards Corner和Harvard Avenue站服務此區域。

歷史

在中國城有一條被稱作Ping On Alley小巷子,被認為波士頓最早期的中國移民在就定居在這裏。

在1870年的大罷工時期,為了取代罷工的工人,75名20歲左右的中國人被馬薩諸塞州的北亞當斯的一家製鞋場僱傭。在十年之內,他們大部分移居到了波士頓。漸漸的,這片區域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大家便稱這裏為「中國城」。也有人説,在1864年至1869年,一羣建造中央太平洋鐵路的華人勞工,鐵路完工後,留在了波士頓,是這樣一羣人建立、發展了中國城。但是可以確定的是,1882年的《排華法案》將美國的經濟衰退完全怪罪於這羣華人。直到1965年移民法案(immigration act)通過後,美國的華人人口開始逐漸上升。如今馬薩諸塞州大約有十二萬的華人,根據官方統計,截至2008年,波士頓有589,823的居民,其中中國城有9275人,亞洲人佔其中47%。 五畝地,三條主街,近百家店鋪,近一半人口為亞裔,這就是波士頓的中國城。緊挨着交通樞紐的I93高速公路,波士頓的中國城位於波士頓的市中心,是北美第四大的中國城,是新英格蘭地區最唯一的中國城。

華人淵源

波士頓的華人足跡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末。早期華工的漂泊打拚,是一部辛酸的血淚史。波士頓城區的一所公墓中存有這樣的碑文:「安葬此地的是19歲的中國少年阿周,他於1778年9月11日在波士頓號船上從桅杆墮下身亡。他的僱主約翰波立此碑以志紀念。」1870年,華工大批湧入馬薩諸塞州,投身於北亞當斯的製鞋業與波士頓的電話線鋪設。後來他們當中的一批人在波士頓的「平安巷」落腳暫住,便是今天的波士頓唐人街。

波士頓受清教徒文化影響至深。早期的基督徒殖民者重視教育,強調道德觀念,崇尚勤儉生活,這些新教精神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了城市的血脈中。也正是這樣的土壤,後來哺育了同具奮鬥美德的華人移民。波士頓地區教育事業發達,以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衞斯理女子學院為首的一大批知名學府星羅棋佈,陳寅恪梁實秋、冰心、吳宓胡適宋氏姐妹等名人早年都曾遊學於此,汲取西方文化精髓,助力在華事業發展,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佳話。[1]

視頻

Walking Boston Chinatown (January 30, 2021)

參考文獻

  1. 波士頓唐人街,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