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泰安樓位於中國廣東省大埔縣湖寮鎮泰安路,是一座藍氏家族居住的方形土樓,2002年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

泰安樓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坐東北向西南,長49米,寬52.6米,占地面積6684平方米,共有房間200間。牆體以土、石、磚砌就。

目錄

景區簡介

泰安樓及附屬建築占地面積6684平方米,其中主樓占地2577平方米,兩側書齋占地2764平方米,門坪及花台占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個房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作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泰安樓,2000年已與該縣另一著名客家圍樓花萼樓一起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代表景點

土樓的特點是建造工期長,一般要花兩三年時間才能完工,較大者甚至要積數十年、幾代工匠的辛勞。所用木材須300~500立方米。因土牆下厚上窄,堅實牢固,「三防」(防風、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還能防(三環土牆便是3道封火牆),特別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嘆服,幾乎所有土樓都曾經受過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驗,皆安然無恙。好的土樓即使經歷地震也僅在樓與樓之間裂一條裂縫,由於圓樓牆結構下面厚1.2米,向上延伸時略向內斜,呈梯形狀,向心力強。70多年來竟神奇地自然彌合,現僅留下一道一二公分寬的裂縫。土樓建築的另一特色是結構極為規範,房間的規格大小一致。大多數土樓均只有一個大門供出入,樓內均有天井,可儲半年以上糧食,猶如一座堅固的城堡,易於防盜和防匪(舊時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壘築高大土牆以防不測)。由於牆壁較高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熱納涼,優點甚多。客家人建土樓時,將煙囪砌入土牆內,使廚房免受黑煙污染,十分潔淨。土樓的興建,也是舊時客家人篤信風水的表現。迷信說法,認為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出口處有「凹煞」。建方樓時,他們以為其某個角會碰上「煞氣」,就在樓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當」字樣以避邪,或在樓角釘上繪有八卦、寫上字符的木板,用以「制煞」。圓樓無角,據說「煞氣」能滑走,所以為避「煞」,清代以後的土樓多為圓樓。

總的看來,建土樓講求實效性是顯而易見的。泰安樓內居民土樓不僅在建築風格上特色鮮明,大多數土樓的命名也寓意雋永、意味深長。土樓作為福建客家人引為自豪的建築形式,同時又揉進了人文因素,堪稱「天、地、人」三方結合的縮影。數十戶、幾百人同往一樓,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處的家族傳統[2]

視頻

泰安樓 相關視頻

紀錄片《泰安樓》
廣東梅州泰安樓,雄偉霸氣堅如碉堡,全國罕見的石方樓

參考文獻

  1. 【2017年整理】廣東省第1-6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豆丁網,2017-05-05
  2. 泰安方樓 ,道客巴巴,201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