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濟川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濟川煎

 

 

 

求真百科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濟川煎,中醫方劑名。瀉下劑,潤下,具有溫腎益精,潤腸通便之功效。主治腎陽虛弱,精津不足證。大便秘結,小便清長,腰膝酸軟,頭目眩暈,舌淡苔白,脈沉遲。本方臨床常用於治療習慣性便秘、老年便秘、產後便秘的等腎虛津虧腸燥者。

歌訣

濟川歸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從,腎虛津虧腸中燥,溫潤通便法堪宗。

組成

當歸、牛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

用量

當歸(9~15克)、牛膝(6克)、肉蓯蓉(酒洗去咸)(6~9克)、澤瀉(4.5克)、升麻(1.5~3克)、枳殼(3克)。

用法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前服。(現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

功用

溫腎益精,潤腸通便。

主治

腎陽虛弱,精津不足證。大便秘結,小便清長,腰膝酸軟,頭目眩暈,舌淡苔白,脈沉遲。

方義

本證多由腎虛開合失司所致。治療以溫腎益精,潤腸通便為主。腎主五液,司開合。腎陽不足,氣化無力,津液不布,故小便清長;腸失濡潤,傳導不利,故大便不通;腎虛精虧,故腰膝酸軟;清竅失養,則頭目眩暈;腎陽虧損,故舌淡苔白、脈象沉遲。方中肉蓯蓉味甘咸性溫,功能溫腎益精,暖腰潤腸,為君藥。當歸補血潤燥,潤腸通便;牛膝補益肝腎,壯腰膝,性善下行,共為臣藥。枳殼下氣寬腸而助通便;澤瀉滲利小便而泄腎濁;妙用升麻以升清陽,清陽升則濁陰自降,相反相成,以助通便之效,以上共為佐藥。諸藥合用,既可溫腎益精治其本,又能潤腸通便以治標。

配伍特點

補中有瀉,降中有升,具有「寓通於補之中、寄降於升之內」。

運用

本方用於腎陽虛弱,精津不足證,臨床應用以大便秘結,小便清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遲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氣虛者,加人參、黃芪;若有火,加黃芩;腎虛者,去枳殼,加熟地;若腸燥便秘日久,去澤瀉,加鎖陽、火麻仁。

禁忌

凡熱邪傷津及陰虛者忌用。

重要文獻摘要

1、《重訂通俗傷寒論》:「夫濟川煎,注重肝腎,以腎主二便,故君以蓯蓉、牛膝滋腎陰以通便也。肝主疏泄,故臣以當歸、枳殼,一則辛潤肝陰,一則苦泄肝氣。妙在升麻升清氣以輸脾,澤瀉降濁氣以輸膀胱,佐蓉、膝以成潤利之功。」

2、《景岳全書》卷51:「便秘有不得不通者,凡傷寒雜證等病,但屬陽明實熱可攻之類,皆宜以熱結治法通而去之,若察其元氣已虛,既不可瀉而下焦脹閉,又通不宜緩者,但用濟川煎主之,則無有不達。」

參考資料

1. 汪昂(清).《湯頭歌訣》: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2. 俞根初(清).《重訂通俗傷寒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3. 鄧中甲.《方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年9月[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