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益氣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清暑益氣湯
組成
人參、酒炒黃耆、炙甘草、當歸身、麥冬、五味子、青皮、炒陳皮、炒神麴、鹽酒浸黃柏、葛根、泔浸蒼朮、薑炒白朮、酒洗升麻、炒澤瀉、薑、大棗[1]。
功能
清暑熱,益元氣,養陰生津[2]。
主治
暑月四肢睏倦,身熱心煩,食慾不振,胸滿氣促,口渴惡食,自汗身重,肢體疼痛,小便赤澀,大便黃稀而次數多。
臨床經驗
中暑、自律神經不安定症、口渴、四肢無力、食慾減退。
說明
人參、黃耆益氣而固表;白朮、蒼朮燥濕而強脾;脈門冬、五味子保肺而生津;黃柏除濕清熱;青皮平肝而破滯;當歸養血而和陰;神麴化食而消積;生麻、葛根解肌熱而生清;澤瀉利濕熱而降濁;陳皮理氣;甘草和中。
加減
一、煩燥口渴:加石膏、知母。 二、小便難利:加木通、生地。 三、心煩燥熱:加茵陳、梔子。 四、飲冷腹痛:合胃苓散。 五、虛勞疲倦:合小柴胡湯。
禁忌
高熱,脈實大,無汗,及感冒初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