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港澳個人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港澳個人遊
圖片來自wenweipo

港澳個人遊又稱自由行,是一個准許中國內地居民以個人的方式前往港澳地區旅遊的計劃,自2003年7月28日起推行。

一般情況下,只要在計劃範圍內的城市,就可以辦理手續簡便的「個人旅遊(G)」簽注前往香港澳門,期間最多可以逗留7天。現時,49座中國大陸城市的居民可以以個人身份到訪香港旅遊。

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農曆新年等中國主要長假期——黃金週,更是港澳個人遊的高峰期。2009年,中央政府准許合資格深圳戶籍居民申請一年多次訪港「個人遊」簽注(一簽多行)。隨着自由行政策的出台,中國大陸旅遊來訪香港人次由2002年的638萬大幅度增加至2013年的4,075萬,佔每年訪港旅客總數的比例由41.2%急升至75%。

自由行被喻為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惠及香港經濟,創造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卻製造了不少社會問題。2012年,中國大陸旅客的消費為香港直接帶來261億元的增加值,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的1.3%[1]

隨著中國大陸旅客逐年增加,社會問題逐步衍生,包括「雙非」、水貨客(造成香港居民的日用品供應短缺、公共服務及交通系統等負荷過重)、通貨膨脹(商鋪租金攀升引致物價上漲、零售業為迎合中國大陸旅遊而貨源愈趨單一化)及文化衝突(中港矛盾)等,對香港社會的負面影響逐漸浮現,亦讓社會開始反思香港旅遊業的接待和承受能力。

背景

香港自1997年主權移交中國後,先後發生亞洲金融風暴非典型肺炎疫情,重創香港經濟旅遊業,加上市民不滿特首董建華的施政表現,民望低迷,對政府怨氣相當深,終致使2003年7月1日50萬人七一大遊行的爆發。

為挽救香港一蹶不振的經濟,中國中央政府盡快尋求經濟改變以挽回港府的民心。[2]6月29日,中國大陸與香港簽署《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因此,港澳個人遊隨即於7月28日開始實施。

香港特區政府認為大量中國大陸遊客有助於刺激香港經濟。2003年春天的香港,當時的香港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代表特首董建華,商討中央政府開放中國大陸遊客到訪香港的計劃。內地官員曾道:「你好好考慮清楚了。中央不是不願撐香港,只是擔心我們這邊門一打開是關不上的。日後那麼多內地遊客去香港有可能引起逾期居留治安等問題,香港承受得了嗎?」梁振英回話:「這些顧慮我們早就思考過了,既然中央支持開放自由行,香港會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的。我們對香港的警察海關入境處的工作都有信心。」[3][4]

參考文獻

  1. 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2. 江迅. 梁振英香港特首之夢迎接普選陽光. 2011年12月18日.
  3. 經濟時評 吳莉芳. CEPA對台灣的影響. 人民網. 
  4. 凌德. 內地遊客香港自由行歷史. 鳳凰周刊. [2019-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