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線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漆線雕是用精細的漆線,以特殊的製作方法纏繞出金碧輝煌的建築、栩栩如生的人物以及衣飾花紋,以民間傳統題材為主,如龍鳳、麒麟、雲水、纏枝蓮等。它是用油漆加粉末製成細如髮絲的線條,在胚體上堆成各種浮凸的圖案,然後貼飾金箔,使之更加富麗堂皇[1]。
製作
製作漆線雕有以下幾道工序:
- 備料:漆線雕的材料採用天然大漆、磚粉等多種材料混合而成。磚粉經與天然漆等材料混合後,經過幾個小時的捶打,就形成像麵團一樣軟硬適中,可搓、可塑的漆線團料。
- 搓線:為了表現各種圖紋、形狀,用特別的搓板,由手工搓成各種粗細不同的柔軟而且有彈性的漆線。
- 盤繞形體:以連綿不斷的線緊密地盤繞,做出層次豐富而繁複的紋樣,並且重重疊疊,在光照下極為立體,以線條極盡精微地表現出捲雲、柔水、繁花、纏草,令人嘆為觀止。
漆線雕工藝的歷史演變
明清時期,宗教雕塑多趨於程式化,世俗雕塑多趨於裝飾化和工藝化。福建是一個民間信仰特別發達的地區。自古以來,人們為了祈福消災,築起香案供奉神靈,神像幾乎家家必備。這期間,神像的造像形式和裝飾風格的變化為居家供奉需要和方便,發展為小型化和重裝飾的工藝特點。漆線雕藝術的出現是閩南特殊的文化背景的必然產物。漆線雕在中國閩南地區流傳了數百年,其表現力豐富,工藝甚為精湛。在中國古代宗教雕塑歷史中,漆線雕以其獨特的裝飾手法和優於諸如堆漆、瀝粉的工藝經久不衰。它作為中國工藝美術的優秀品類深受閩台人民、東南亞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所喜愛。
- 1、漆線雕的起源和發展階段(明代中晚期)
漆線雕是受宋元時期的線雕工藝特別是瀝粉和泥線雕等工藝的啟發而產生的。宋元時期就有用堆漆和瀝粉雕手法來裝飾神像。至明代,還有少量應用堆漆的表現手法,明代早期,使用精細的漆線做裝飾還不多見。直到明中晚期,漆線雕工藝逐漸形成,並得到較大的發展。這一階段的漆線雕主要還是以平面局部造型為主。
- 2、漆線雕的成熟階段(明末清初期)
由明末至清初,漆線雕的工藝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製作基本形成規模,並廣泛應用於神像衣飾中。漆線雕在原來平面局部造型的基礎上擴展為全身的裝飾,並採用漆線及堆漆並用的手法,從而達到淺浮雕的效果。
- 3、漆線雕的鼎盛階段(清乾隆、嘉慶、道光時期)
清中期,漆線雕藝術得到更為深入的發展,其表現手法進一步拓寬,工藝幾近登峰造極,技法更為純熟,粗細線條的運用也更加靈活,並開始採用漆線堆疊的立體手法。加之貼金、配彩,使之達到鏤金錯彩,美輪美奐的藝術效果。
- 4、漆線雕的下滑期(晚清至民國時期)
清朝末年,隨着戰爭動亂,漆線雕工藝開始走下坡路,無論工藝水平還是漆線質量都不能與明末清初相提並論。民國時期,國家內憂外患戰事頻發,漆線雕水平更為低落,好的作品不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當時「破除迷信」的政治原因,已沒有漆線雕神像作品繼續製作。例外的是,由於出口的需要,僅在廈門還有政府允許某些廠家在生產。
視頻
漆線雕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漆線雕 | 中國老手工藝中的瑰寶 ,知乎專欄,2020-7-20
- ↑ 漆線雕是「雕」出來的? ,新浪,200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