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熱瓦克佛寺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熱瓦克佛寺遺址(拉丁維文:Rawak,譯為亭台樓閣)也稱拉瓦克、洛瓦克、姚瓦克,是坐落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洛浦縣的唯一一處具有健馱邏國建築風格的于闐佛教文化遺址。

地理信息

熱瓦克佛寺遺址的西南方向50千米的地方便是和田地區洛浦縣。地處玉龍喀什河的東邊,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西、南方向和吉雅鄉北部。海拔約為1290米。座落於古絲綢之路于闐

熱瓦克佛寺遺址是一座以覆缽式窣堵坡為中心的佛教建築。也是和田地區唯一保存較好的健馱邏國建築風格佛塔。該佛塔座落在一個長約50米,寬約43米的長方形庭院內的一處高約5米的十字形台基上,保留10米高,大概23米寬的覆缽式基座。這種風格非常接近於阿富汗巴米揚大佛。塔頂有直徑約為2米的坑並在東南和西北有滑坡導致的缺口。庭院的西牆已被沙土掩埋,南牆風化嚴重。東西牆保存較好分別長約49米、46米,牆高近3米,頂寬不足1米。院牆內側有大量赭色為主的壁畫、具有明顯健馱邏國風格的紅膠泥塑等佛教遺蹟,但因自然環境,很多以風化毀壞。熱瓦克佛寺是很多中國佛塔樣式的原形[1]

歷史

關於該寺的興廢年代,暫無史料可考,有中國學者認為興廢年代大概在公元4世紀中葉至7世紀中葉,也有學者認為認為始建於晉唐時期。在國外研究中,根據其建築風格,類似於貴霜帝國時期的巴爾赫迦膩色迦佛塔 。也有學者根據所發現的錢幣,長方形走廊和拱頂高出的儲藏室等特點認為其時代應在公元400至500年。斯坦因則認為該佛寺時代為在第三世紀末至第四世紀初。關於佛寺的荒廢,中國社會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的王守春認為該遺址荒廢的原因可能是河流改道的結果,但孫斌則不認同此觀點並認為遺址主要荒廢原因是宗教戰爭所導致勞動力不足使得該遺址遭到遺棄[2]

視頻

熱瓦克佛寺遺址 相關視頻

騎行前往熱瓦克佛寺遺址,體驗從綠洲到大沙漠的變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