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爪哇裸胸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爪哇裸胸鱔
原圖鏈接

爪哇裸胸鱔學名Gymnothorax javanicus[[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la的條目]]),又名爪哇裸胸鯙,俗名薯鰻錢鰻油錐,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個。爪哇裸胸鱔,Gymnothorax javanicus (Bleeker, 1859),是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裸胸鱔屬的一種魚類。 本魚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區,[1]包括紅海、東非、日本、馬貴斯群島、印尼、夏威夷、薩摩亞群島、新喀里多尼亞等海域。體延長而呈圓柱狀,[2]尾部側扁。上、下頜尖長,略呈勾狀;頜齒單列,鋤骨齒1-2列。脊椎骨數140-143。頭上半部有許多碎黑斑點,體側有3-4列黑色大斑,間隔以淡褐色網狀條紋,隨成長其大斑中心產生若干淡色的小斑,鰓孔及其周圍為黑色。

分布

本魚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紅海南非東非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馬爾地夫斯里蘭卡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聖誕島可可群島台灣日本馬克薩斯群島菲律賓汶萊新加坡印尼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密克羅尼西亞馬里亞納群島紐埃夏威夷庫克群島薩摩亞群島新喀里多尼亞法屬波里尼西亞等海域。

深度

水深0至30公尺。

特徵

本魚體呈蛇狀,體側有3-4列深棕色圓斑;軀幹部之斑中心,其色較淡。隨成長其斑逐漸消失。鰓孔四周為黑色。表皮厚且光滑無鱗片,能分泌粘液,無胸鰭,背鰭、臀鰭與尾鰭相連,尾部側扁。體內常有累積熱帶性魚毒,體型相當大,體長可達300厘米以上。具有銳利牙齒,需小心被其咬傷。

爪哇裸胸鱔體延長,稍側扁;尾部長稍大於頭與軀幹部長。眼小而圓,上側位。眼間隔稍寬,微隆起。鼻孔每側2個。口大,平裂,前位,上下頜約等長。牙尖錐狀,稍側扁。體無鱗,皮膚光滑,完全裸露。側線孔很小,不明顯。背鰭起點在鰓孔的稍前方,臀鰭起點位於肛門後方,無胸鰭和腹鰭,背鰭、臀鰭和尾鰭相連續。體棕褐色,體側具3~4縱列黑色大斑,中間隔以淡褐色網狀條紋,鰓孔四周為黑色。體大型,長達2.2m,為印度-太平洋地區最大的裸胸鱔。我國產於台灣海峽和南海,印度尼西亞、日本南部至太平洋中部各島嶼均有分布,為近海暖水性底層魚類,棲息於岩礁及珊瑚礁附近海域,喜穴居。性兇猛,攝食魚類、蝦類等。

生態

本魚棲息在潮間帶之珊瑚礁洞穴中,以小魚、、其他較小的鯙、章魚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物。平時游動速度緩慢,遇危險時則會以相當快的速度逃避,具領域性,嗅覺敏銳但視覺差。

經濟利用

  • 可食用,但體內有累積雪卡毒素,還是盡量不要食用,另外可當觀賞魚。


  • 食用價值[3]

營養

肉細嫩,味鮮美,刺少肉厚,營養價值甚高。肉、血、頭、皮均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烹飪

爆、炒、蒸、煮皆宜,如與雞、鴨、豬等肉類清燉,其味更加鮮美。

選購

新鮮的魚眼飽滿,角膜透明清亮;鰓蓋緊密,鰓色鮮紅;黏液透明無異味。肉質堅實有彈性。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爪哇裸胸鱔簡介. 百度百科. 
  2. 爪哇裸胸鱔簡介. 台灣魚類資料庫. 
  3. 爪哇裸胸鱔簡介. 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