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滇藏葉下珠 |
牙齦指緊貼於牙頸周圍及鄰近的牙槽骨上淡紅色的結構,由復層扁平上皮及固有層組成。是口腔黏膜的一部分,血管豐富,呈淡紅色,堅韌而有彈性,因缺乏黏膜下層,直接與骨膜緊密相連,故牙齦不能移動。老年人的牙齦常萎縮,牙頸外露。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牙齦
- 名稱:人體解剖名稱
概述
人體解剖名稱。又名牙齗(音、義均同齦)、齒齦。指牙床上之肉,又分上齦、下齦。《證治準繩·雜病》:」齒分上下齗,上齗屬足陽明胃經,下齗屬手陽明大腸經。」《赤水玄珠》卷三:」齒者骨之餘,腎之標寄於齦,養於氣血。」牙齦的病變常與胃及腎等髒有密切關係。又名齒齦,又作牙齗。指牙床周圍組織,分上齦、下齦。《證治準繩》:」上齗屬足陽明胃經,下齗屬手陽明大腸經」。組織器官名。又名牙齗(音、義均同齦)、齒齦。指牙床上之肉。又分上齦、下齦。《證治準繩·雜病》:」齒分上下齗,上齗屬足陽明胃經,下齗屬手陽明大腸經。」《赤水玄珠》卷三:」齒者骨之餘,腎之標寄於齦,養於氣血。」牙齩(yao咬) ①病證名。齩,同咬,齧也(《廣韻》)。症為上下牙相咬為之牙齩,口不能開,牙關緊閉。多由內蘊火熱,外感風邪,或」為內風鼓動,有痙厥的徵象。」 《咽喉經驗秘傳》:」牙齩生於牙盡中,牙關緊閉,此症初起熱甚,至夜尤盛,然不難愈,不害命也。」治法:屬火熱內蘊,外感風熱者,宜選用疏風清熱之劑。屬內風鼓動,有痙厥之徵者,宜選用息風解痙之劑。②解剖部位。齩,齧骨也(《說文》)。指顳頜關節而言。人體部位名。又名齒齦,又作牙齗。指牙床周圍組織,分上齦、下齦。上齦屬足陽明胃經,下齦屬手陽明大腸經。牙齦望診可作為診察疾病的參考。如牙齦色白,是血虛的徵象;牙齦腫痛常為胃火熾盛所致; 牙齦萎縮多屬腎虛。
牙齦是口腔黏膜包圍着牙頸部及牙槽突的部分,呈淺粉紅色,是咀嚼黏膜。它與呈紅色的牙槽黏膜之間有明顯的分界線,而與硬頜黏膜之間無明顯的界線。牙齦可分為游離齦、附着根及牙齦乳頭三部分。牙齦表面為復層鱗狀上皮,有角化層或不全角化層,上皮釘較長,伸入結締組織中。
牙齦及其周圍結構
牙齦表面為復層鱗狀上皮,有角化層或不全角化層。上皮釘較長,伸入結締組織。牙齦上皮不僅覆蓋牙齦外露部分,而且也轉向內側,覆蓋齦溝壁稱為溝內上皮;一部分附着在牙體上稱為結合上皮。牙齦的固有層為各種方向交織的結締組織纖維束,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膠原纖維,它占全部結締組織56%。牙齦中為數最多的細胞為成纖維細胞,肥大細胞也常在牙齦中出現,此外還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巨噬細胞。
游離齦:也叫邊緣齦,是不與牙體附着的部分,比附着齦稍紅且較光亮,具有清楚如雕刻的齦緣。
附着齦 在游離齦的根方,附着於牙槽突及牙體,粉紅色,質地堅韌。表面有呈桔皮狀凹陷,稱為點彩,在顯微鏡下可見點彩是上皮釘增生,表面上皮脫落形成淺的凹陷。
齦乳頭:也叫牙間乳頭,是兩牙之間牙齦的乳頭狀突起。青少年健康齦乳頭常達接觸點,完全充滿牙間隙。
結合上皮 過去也稱附着上皮,呈帶環狀附着在牙面,是由縮余釉上皮而來。青少年的結合上皮附着在釉質上,而當牙齦退縮時附着在牙骨質上。上皮的厚度在齦溝底約為15~18列細胞,向根尖方向逐漸變薄,在根方的終端由1~3列細胞所構成。結合上皮與結締組織交界處為一平坦直線,無上皮釘。結合上皮由基底層和基底上層所構成,基底層為立方細胞,基底上層為扁平細胞,其長軸與牙面呈平行方向排列。結合上皮細胞有較明顯的高爾基體,含有較豐富的線粒體和粗面內質網和稀少的胞漿細絲。結合上皮借半橋粒和基底板,與牙面緊密附着稱上皮附着。
牙齦溝:是游離齦與牙體之間的空隙,其深度為0.5~2mm。牙齦溝的上皮是無角化的鱗狀上皮,有上皮釘。此處結締組織中常見程度不等的白細胞浸潤,這說明齦溝內經常受到細菌及食物分解產物的刺激,而有少量白細胞浸潤正是有防禦作用的表現。
與牙齦相關的疾病
1.牙齦增生:是指細胞大小增加或細胞組成的數量增加,本病所述的非炎性增加,上皮和下面結締組織均有顯著的增生改變,非局部刺激物所引起。若伴有炎症改變,是由於繼發細菌感染,局部因素加全身因素所致。例如:①藥物性牙齦纖維增生。②自發性纖維增生。③牙齦纖維瘤病。局部刺激以外的因素所致的牙齦非炎症性增生。主要是牙齦內的纖維組織和細胞增生,其患病率遠比由炎症引起的牙齦增生為低。有藥物性牙齦增生和牙齦纖維瘤病。
2.牙齦癌:發生在牙齦處的惡性腫瘤。磨牙區好發,多為潰瘍浸潤型。臨床表現為,初為牙齦潰瘍牙周不適,牙齒鬆動,牙槽骨破壞,唇麻木,X線,CT檢查可協助診斷。易發生淋巴轉移,病理學檢查可確診。一般採用綜合治療方法,可行手術治療,配合放療。
牙齦癌多為高分化鱗癌為惡性,下牙齦癌較上牙齦癌為多,男多於女,是口腔癌中最多見的一種。
牙齦癌在我國發病率較高,一般下牙齦較上牙齦為多,且較惡性。男性發病多於女性。年齡多在40~60歲。常發生於磨牙區。病理類型主要為分化度較高的鱗癌,生長較慢,以潰瘍型為最常見。早期向牙槽突及頜骨間浸潤,使骨質破壞,引起牙鬆動和疼痛。上頜牙齦癌可侵入上頜竇和齶部,下頜牙齦癌可侵犯口底、頰部、磨牙後區和咽部。淋巴結轉移多見於患側,下頜牙齦癌比上頜牙齦癌轉移較早,同時也較常見。遠處轉移少見。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早期牙齦癌也可用低溫冷凍治療。放射治療僅適用於未分化的牙齦癌。早期牙齦癌可將原發灶及頜骨作方塊切除,以保持頜骨的連續性及功能。如癌瘤侵入頜骨時,則應將下頜骨部分或一側切除,切除後用不鏽鋼絲固定切除斷骨兩端或用斜面導板固定,以免下頜骨偏位而發生咬合紊亂。
3.牙齦出血:牙齦出血是牙周組織炎症常見的症狀之一,也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徵。慢性牙齦出血的主要原因系局部因素如牙菌斑、軟垢、牙石等刺激物引起的牙齦慢性炎症,最常見的是緣齦炎、牙周炎和增生性齦炎,此外如食物嵌塞,咬合創傷,不良修復體等刺激牙齦,也常引起慢性炎症和出血。慢性炎症時,牙齦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大,齦袋上皮糜爛或變薄,再加上牙石等的刺激和摩擦,常發生緩慢而易自行停止的出血。急性牙齦炎症性疾病,如皰疹性齦炎和壞死性齦炎,此類牙齦的出血量較多,常不易自行停止。壞死性齦炎還常於夜晚睡眠時發生顯著的齦出血。牙齦外傷,如肉骨魚刺的戳入,刷牙或牙籤的損傷等也會引起短暫的出血。某些全身性疾病,由於凝血功能的變化也可引起牙齦出血,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粒細胞缺乏症、血友病、惡性貧血和壞血病(維生素C缺乏症)。全身性疾病牙齦出血的共同特點是: 牙齦多有自發性持續流血,口腔粘膜下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皮下也可能有出血點或瘀斑,有全身症狀,根據血液細胞檢查、骨髓檢查,以及血小板計數、流血時間、凝血時間、血塊收縮反應、壓脈試驗等檢查即可明確診斷。
牙齦出血是一種症狀,治療措施應針對不同的病因進行。凡由於局部刺激引起的慢性炎症性出血,應進行潔治、刮治、咬合改正、修改修復體、矯正食物嵌塞等; 由於急性炎症或外傷引起的出血,則應及時治療原發性疾病或除去創傷因素;對於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牙齦出血,首先要明確診斷,然後針對病因進行有效治療,並且嚴禁牙齦手術。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較嚴重牙齦出血,常必須進行對症治療,牙周塞治法是較有效的止血法,牙周塞治劑還有收斂、鎮痛、消炎的作用,在它凝固變硬後,又可起到壓迫止血和夾板的功能。
在塞治前應儘可能清除局部刺激物及污垢,用3 %過氧化氫液沖洗患區後加壓止血。塞治劑一般可保持3~7天。也可用雲南白藥、明膠海綿、澱粉海綿等藥物敷貼,上面再用紗布條壓迫。出血部位比較固定和局限的,可用硝酸銀棒、碘酚等腐蝕性藥物燒灼出血點。在不易止血的特殊情況下(如血友病),還可採用牙科印模膠加壓法止血。急性炎症性齦出血可配合中藥內服,如加味玉女煎(生石膏、生地、鮮蘆根、白茅根、竹葉心、牛膝、麥冬、丹皮、知母)、慢性牙齦滲血可服用加味歸脾湯(黨參、黃芪、當歸、龍眼肉、酸棗仁、茯神、白朮、炙甘草)。嚴重的出血病例,也可考慮應用全身性止血藥物,如維生素K、安絡血等。[1]
參考文獻
- ↑ 牙齦萎縮怎麼治療?試試這幾種方法!」,口腔科李吉東醫生,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