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瑞河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瑞河戲高安的古老劇種

瑞河戲表演粗獷豪放,動作敏捷剛勁,幅度大,唱腔高亢激昂,清亮流暢,場面喧囂熱鬧,聲勢浩大,並伴有雜技動作,如竄火圈、刀圈,倒掛金鈎、打蛋等[1]

歷史沿革

高安為明清時期瑞州府治所在地,又距離省城南昌不遠,且因鄰近西山萬壽宮,許真君信仰在這裡土壤深厚。來自高安的朝仙團歷來是西山萬壽宮廟會的主角,自然很早就有賽社演劇的習俗,而最早的演劇形式便是演唱弋陽腔的傀儡戲。對此,明正德《瑞州府志》記載:「陽戲,傀儡劇也。民或從而神之……謂之還願。」而明代前期在瑞州府流行的這種「陽戲」就成為今高安境內最早的戲曲劇種瑞河戲的前身。

清代康乾年間,瑞河戲已經非常流行。這時的瑞河戲吸收了《蘆林相會》、《釣魚相會》等湖北「漢腔」劇目。也是在乾隆年間,出現了賽洪班、順遂堂和洪福班等一批著名瑞河大班。比如清人熊定飛《錦水棹歌》的題記載及賽洪班:「陳孝廉洪昇,字公孫,荷山人。雍正二年癸卯中舉,正科。晚年好聲樂,有優伶一部,名曰賽洪,每年二三月驅入城演劇。」奉新上堡村清源真君廟戲台的碑刻則記載順遂堂曾於乾隆四十年(1794年)來奉新演出。清後期咸豐、同治年間,亂彈腔也傳到高安,並被瑞河大班藝人吸收,從此瑞河戲變成了兼有高、昆、亂三種聲腔的多聲腔劇種[2]。全盛時期的瑞河大班有上士班(或稱上師班)、中士班和下士班三種。其表演粗獷豪放,唱腔高亢激昂,金鼓喧闐,熱鬧歡騰。

嘉慶以後,瑞河戲開始衰敗。不少藝人轉到新興的採茶戲班改演采茶戲,使瑞河高腔的部分曲牌得以在採茶戲中保留下來。

視頻

瑞河戲 相關視頻

五大劇種戲劇是什麼
陽戲《薛平貴回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