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甌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甌南

中文名: 甌南

地理位置: 甌江南岸或溫州府

屬 性: 地名

所在流域: 甌江

甌南,是中國古代地名。其地理說法有兩種 : 一種說法是指甌江南岸的溫州瑞安,此處的「甌」指的是甌江,與此相對的甌北是永嘉和樂清;第二種說法來自於近代,特指平陽、蒼南與龍港,也有人把瑞安亦包括在內,此處的甌指的不是甌江了,是相對於明清溫州府的範圍來說了,一直以來都有以「甌」代指溫州。[1]

甌江

甌江發源於浙江省慶元、龍泉兩縣市交界的百山祖鍋帽尖。(浙閩邊境洞宮山西北),東北流至麗水城郊附近折向東南,流經龍泉縣、雲和縣、麗水市、青田縣、永嘉縣、甌海區,從溫州市流入東海。全長388公里,總落差1080米,流域面積1.79萬平方公里。

甌江青田段長82.6公里,落差30.1米,河寬200-400米。

甌江上游轉折迂迴於崇山峻岭形成許多急流險灘,下游北岸為永嘉、樂清,南岸是溫州市區。江面寬闊,由於江流海潮相互激盪,彼此消長,泥沙沉積,形成了西洲島、江心嶼、七都塗、靈崑島四個江中沙洲。

甌江幹流自源頭至麗水市大港頭稱龍泉溪,屬上遊河段;大港頭至青田縣石溪稱大溪,屬中遊河段;石溪以下始稱甌江。主要支流自上而下有松陰溪、好溪、小溪和楠溪。甌江中上遊河段除局部小平原外,全系山區,河流轉折在崇山峻岭之中,水急灘多,水力資源豐富。流域四周為重要木材基地,多以木筏外運;下游為台地及濱海沖積平原,江面較寬,潮汐影響所及之河段可通小輪。

甌南方言

甌南地區所講的主要方言,語言學中歸為吳語的一種,屬於吳語甌江片(東甌片),別稱甌語(俗稱:溫州話)。

甌語(俗稱:溫州話分布於甌江下游、飛雲江和鰲江流域。溫州市區(含鹿城、龍灣、甌海)和永嘉縣是純甌語區,瑞安市和文成縣基本上屬甌語區,只有個別鄉村通行閩語或畲族畲語。樂清清江石陣嶺以南的海積平原是甌語區,石陣嶺以北講台州話。平陽縣鰲江下游是甌語區,鰲江上游是甌語和閩語的混雜區。蒼南縣和洞頭縣都以閩語為主,部分鄉鎮通行甌語。龍港市內部分片區也通行甌語。

麗水的青田地區、台州的玉環地區與溫州接壤,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講甌語。

蒼南縣通行甌語(俗稱:溫州話)的鄉鎮有:靈江、滬山、宜山、鐵龍、天井、蒲城。蒲城是吳語的南極,一個受閩語包圍的甌語方言島。洞頭區的甌語鄉鎮有:大門、鹿西、三盤、元覺、霓嶼等。泰順縣只有百丈口鎮說文成甌語。 青田縣通行甌語的有貴岙、溫溪、吳坑、小舟山、黃垟、萬山、湯垟鄉以及平橋鄉平山村、油竹鄉半坑村。玉環縣的甌語散布在玉環島東南和西南海邊先期以網捕為業的應東、鮮疊、大麥嶼等地,並作局部衍射。城關部分鄉村,也見零落分布。

溫州是南戲的發源地,留傳的南戲作品都含有不少溫州話。由於南戲對元曲及元、明小說的影響深遠,學者們在注釋、考證這些作品時都需要大量引用溫州話。甌語方言屬吳語方言,但其語音、詞彙、語法等同蘇州、上海、杭州、紹興、寧波等北部吳語有較大差異。溫州甌語是南部吳語的代表方言,屬正統的古漢語「化石」,保留了大量的古語古音,很接近華夏祖先的語言。溫州甌語與古閩語、古楚語、古江東語都有密切的聯繫,對研究漢語語音史和語言史都具有特殊的意義。

瑞安,瑞安市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縣級市,隸屬於地級溫州市, 位於浙江東南沿海,是溫州大都市南翼中心,北與與溫州市區、南與平陽縣、西與文成縣以及青田縣接壤。稱之為「天瑞地安」的城市。1987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14個沿海經濟開發區之一,為全國農村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市)之一,浙江省小康縣(市)、浙江省重要的現代工貿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瑞安陸域面積127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60平方公里,轄5個鎮、10個街道,戶籍人口117.52萬人,除漢族外,還有畲、回等少數民族。2008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68.16億元,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第21位。2010年瑞安市GDP生產總值達到457.22億元。

區劃

10個街道:安陽街道、玉海街道、錦湖街道、東山街道、上望街道、汀田街道、飛雲街道、南濱街道、仙降街道、莘塍街道;

5個鎮:塘下鎮、馬嶼鎮、陶山鎮、湖嶺鎮、高樓鎮、;共有61個社區,910個行政村。瑞安市人民政府駐地安陽街道萬松東路154號。

歷史

這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三國吳始建羅陽縣,唐天復二年安固縣改為瑞安縣,1987年撤縣設市,隸屬於中國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的溫州。邁入新世紀的瑞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發展,逐步成為東南沿海一座現代化城市。

瑞安是「溫州模式」的重要發祥地。改革開放以來,瑞安人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率先發展市場經濟,嘗試股份經營,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地實際的經濟發展路子。20世紀80年代初,農村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率先興辦農村家庭工廠,千方百計把產品推向市場,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把以上經濟特色概括為「小商品、大市場」。從此,瑞安以全國獨有的「溫州經濟格局」和靈活的運行機制蜚聲海內外……

瑞安是浙南著名僑鄉,有10萬多瑞安人分布在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20多萬瑞安人走出瑞安在全國各地經商辦廠,形成了一處處瑞安街、瑞安村。中國新聞界稱:「有市場的地方就有瑞安人,沒有市場的地方就有瑞安人去創造市場。」

瑞安市系省級文明城市,歷來文風鼎盛,夙有「理學名邦」、「東南鄒魯」之譽。南宋理學家陳傅良學重「經世致用」,開永嘉學派之先聲;葉適集永嘉學派之大成。元明之際,戲曲家高則誠撰《琵琶記》,稱為「南戲之祖」。清末,學者孫詒讓精研經學和甲骨文,被譽為「有清三百年樸學之殿」、甲骨文研究的開山鼻祖。近代名人輩出,教育家陳黻宸、史學家周予同、魚類學家伍獻文、書法家鄒夢禪等均學有專長,聲名卓著。

瑞安市境群山起伏,溪澗縱橫,且有飛雲大江襟帶城廓,隆山古塔雄視八方,自然景觀頗具壯美清幽的特色。風景旅遊區占國土面積20.8%,屬旅遊資源大市,擁有寨寮溪等七大風景勝區。省內四大藏書樓之一的玉海樓和觀音寺石塔列入全國、省級文保單位。2004年榮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

甌南包含位於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的鰲江流域,鰲江流域北岸為平陽縣,南岸為蒼南,統稱甌南。甌南區域包括平陽、蒼南、龍港三縣市。是溫州市和浙江省的經濟強區域,在這裡有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文明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鎮,浙江省體育強鎮,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試點鎮,在2010年,甌南中心城鎮龍港鰲江的人口將達到50萬。

甌南青龍江(鰲江流域)在浙江省東南部,包括溫州市的文成、平陽、龍港、蒼南、泰順、瑞安等6縣市部分區域;與福建省相鄰,也與飛雲江流域交錯。鰲江流域面積1542.2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積50.2萬畝。鰲江幹流長91.1公里。自河口上溯26公里是蒼南縣與平陽縣縣界。鰲江主流流向是由西向東,西部多為高山、丘陵,地勢高,僅在峽谷地帶有小片零星水田。東部大都是濱海平原,有大片水田。鰲江幹流總落差835米。

青龍江(鰲江流域)主流上游,從源頭文成縣桂山鄉桂庫村至平陽縣順溪鎮,長18.1公里,比降較大,為4.7%,屬山地溪流,兩岸受制于山岩峭壁,全部流經高山峽谷,水流湍急曲折,下切旁蝕作用力大,河床塊石巨岩犬牙交錯,河道彎曲狹窄(寬50至100米),落差大。故在洪水泛濫時,流速高達1.3米每秒,水土流失嚴重。

中游,從順溪鎮至平陽縣江嶼鄉詹家埠(北岸)與小南鄉下 崢(南岸)長23公里。平均比降0.31%。兩岸逐漸離開山岩控制,但水流仍湍急,河道多曲折。河寬在100至200米,河谷處寬200至500米。河床多系卵石覆蓋,但陡峻,洪枯比變化常有擺動,造成多次改道,而形成苔湖、東門、水頭等河間台地。特別是蒲潭垟至水頭鎮 3公里台地,擺動尤烈,常改河道。中游水淺流量不足,已有利於築堰建渠引水灌溉,但仍無航運之利。

下游,自詹家埠、下崢至河口,長50公里,為感潮河段,全段受潮汐影響,河床亦受潮汐控制,地勢仍西高東低,平均比降0.017%。兩岸為沖積平原和濱海平原,地面海拔高程(吳淞)一般6至5米左右;江南平原4米左右,落差20米。河床覆蓋由沙卵石漸向泥沙質淤泥過度,河寬在200米上下,岱口橋至河口350至1200米。航道寬約100米。水深一般3至4米,最淺1米左右。低潮時最淺0.1米,最深處2.1米,平均深0.8米。潮差變化沿程向上遞減,最深潮位6.34米(1972年8月17日);最低潮位0.44米(1972年6月12日);平均高潮位4.33米,最大潮差6.41米(1966年);最小潮差1.03米;平均潮差4.25米。系淺海不規則半日潮,進入河口的漲潮流量,通常在1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河口外海面,有小島嶼半環形排列,從北而南,有陽嶼山、三嶼、二嶼、頭嶼(以上屬平陽縣);長腰山、蒜嶼、琵琶山(以上屬龍港市)等。從鰲江發展趨勢預測,不久將來,河口位置將在這排島嶼之間。

河長在1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11條(尚不包括入江內河)。石柱溪發源於文成縣風門頭,河長10公里,由北南行至交溪橋注入幹流。坳下溪發源於蒼南縣九峰尖,河長13公里,由南北行至溪口匯入幹流。岳溪發源於平陽縣朝天馬西首山峰牛欄灣,河長16.7公里,東南行至栗園水庫下注入幹流。青街溪發源於蒼南縣楊家山北麓,河長10.3公里,北行至礬岩注入幹流。懷溪發源於平陽縣黃羅山南麓,河長19.5公里,南行至橫溪後注入幹流。鬧村溪發源於蒼南縣玉蒼山北麓,河長14.4公里,北行至溪心鄉龍鳳橋後注入幹流。鳳臥溪發源於平陽縣龍井山南麓,河長18.4公里,南行至水頭鎮注入幹流。下游有帶溪發源於平陽縣龍井山南麓,河長24.8公里,南行經顯橋水閘注入幹流。洛溪現主流改名滬山內河,發源於蒼南縣玉蒼山東北麓,河長21.7公里,北行經夏橋水閘注入幹流。梅溪發源於瑞安縣聖井山沙帽岩西南麓,河長22公里,東行經梅浦水閘注入幹流。橫陽支江發源於泰順縣九峰尖南面山峰涼尖,河長60.5公里,自西南旋北行至朱家站水閘注入幹流。

此外,還有河長10公里以上的蕭江塘河原名靈溪塘河,自橫陽支江靈溪控制閘分水北行,河長10.9公里,至蕭江水閘注入幹流。江南河網主河道龍金運河自金鄉北行26.4公里至龍港市,由龍江水閘注入幹流。

現在甌南區域龍港市和鰲江、昆陽、靈溪等等重鎮工業發達,印刷、禮品、紡織、塑編、鋼鐵電纜、光纜、磁卡、BOPP、BOPA、BOPET、不鏽鋼帶材、陶瓷、服裝、食品等等。為扶持工業發展。

青龍江(鰲江流域)水陸交通便利,鰲江港是浙江省五大港口之一,陸路與國內39個大中城市有客運往來,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使龍港成為浙南閩北的主要物資集散地,全鎮現已建成禮品、腈綸毛毯、陶瓷、服裝、建材、水果、家具、水產品等十五個專業市場,其中溫州禮品城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室內禮品城。

青龍江(鰲江流域)水產品、蔬菜、水果等農副產品資源豐富,海水捕撈業、養殖業和種植業發達。

近年來,青龍江(鰲江流域)以建設鰲江流域區域中心城市為目標,緊緊圍繞「人」和「城」這兩大主題,深入開展省級文明城鎮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市民素質和城鎮品位,促進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個強鎮通過文明城鎮和文明單位、文明行業的創建,人的素質也有了明顯提高。

當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鰲江流域城市化發展,強化青龍江(鰲江流域)地區(溫州南部地區)在我市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為建設青龍江(鰲江流域)中心城市,實現第三次跨越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省委「八八戰略」、「法治浙江」、市委「三個溫州」以及溫州第三次跨越和蒼南縣委「後發崛起、全面跨越」的戰略要求,緊緊圍繞建設青龍江(鰲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目標,堅持城市化與產業化良性互動,全面實施「六六」發展戰略,即實施產業提升工程,建設實力青龍江(鰲江流域);實施城市提質工程,建設都市龍港;實施生態支撐工程,建設生態青龍江(鰲江流域);實施社會進步工程,建設文化甌南;實施平安和諧工程,建設平安青龍江(鰲江流域);實施改革創新工程,建設活力青龍江(鰲江流域),通過產業提升、招商引資、環境優化「三大工程」和新農村建設、平安創建、執政能力「三項建設」,做到在青龍江(鰲江流域)城市化進程中率先垂範、走在前列、發揮主戰場作用,引領青龍江(鰲江流域)的跨越發展

青龍江(鰲江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9.1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7.53億立方米;地下水1.66億立方米,但目前可供水量只有1.78億立方米(地表水1.66億立方米,地下水0.12億立方米),僅占水資源總量9%。而需水量卻要3.26億立方米,尚缺1.48億立方米。有待於加強水利工程設施建設和進一步開發利用水資源,全流域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7.53億立方米;偏豐年22.91億立方米;平水年16.73億立方米;缺水年12.57億立方米;枯水年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入海水量15.87億立方米。

青龍江(鰲江流域)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3.8萬千瓦。可開發水力資源3.96萬千瓦;現在已開發0.8萬千瓦,占可開發的20%,豐富的水力資源,尚待開發利用,尤其是在目前能源緊缺的情況下,開發水力發電更為迫切。

青龍江(鰲江流域)水產資源豐富,品種繁多,計有魚類91種,分屬31科,以棲息區域來分:在湖沼定居性的魚類有45種(鯉、鯽、黃鱔、泥鰍等);溪潤性魚類9種(圓吻鯤、馬上魚等);溯河性魚類5種(鰣魚、香魚等);河口性魚類24種(梅童魚、鰳魚、鯔魚、鱸魚等);放養性魚類6種(青魚、草魚、鰱魚、包頭魚等);其他魚類2種。

青龍江(鰲江流域)河口及海岸,由於上游水流挾帶泥沙,致使逐年淤泥,同時受大陸架海域泥沙運動的影響送來別處泥沙,擴大淤積面,以致形成了河口及海岸一帶廣闊的海塗資源。鰲江海塗形成是由於河口和海岸淤積面不斷擴大。自北宋治平年間(1064年)至建國後1979年,海岸線共向東海推移2至7公里,平均每年的速度為2.2米至7.7米。而建國後,平均每年以10至20米的速度向東海延伸。南岸蒼南縣江南地區已圍墾l.7萬畝。北岸平陽縣小南地區已圍墾2千畝,但有待圍墾的海塗面積尚很廣闊。其北與飛雲江海塗連接,其南至琵琶山基岩海岸,共有25.5萬畝。其中,已露出水面的面積為12萬畝,江南地區近期可圍墾的海塗就有5萬畝;還有理論基準面以上的海塗面積13.5萬畝。總之,有待於圍墾的海塗面積,相當於江南、小南兩個平原的耕地面積,應該抓緊圍墾,開發利用。

參考來源

甌南地標,獨占鰲頭——平陽萬達精彩超越想象

參考資料

  1. 甌南街道,青田網 , 201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