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畫餅充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畫餅充飢
huà bǐng chōng jī

近義詞望梅止渴

反義詞名副其實

出 處 :《三國志

體 裁成語

屬 於 :貶義詞

畫餅充飢,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讀音為huà bǐng chōng jī,原是曹丕盧毓選才說的一段話,比喻徒有虛名而於實際無好處。後多用來比喻以空想來安慰自己。出自晉朝陳壽所著的《三國志·魏書·盧毓傳》。

原文

前此諸葛誕鄧颺等馳名譽,有四窗八達之誚,帝疾之。時舉中書郎。詔曰:「得其人與否,在盧生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毓對曰:「名不足以致異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後有名,非所當疾也。愚臣既不足以識異人,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為職,但當有以驗其後。[1]

典故

三國時期魏國有個人叫盧毓。他十歲就成了孤兒,兩個哥哥又先後去世。在兵荒馬亂中,他辛勤努力養活著寡嫂和侄兒,日子過得很艱難。他的為人和學問受到了人們的稱讚。後來盧毓做了官。他為官清正,任職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人多數隻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人不要只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

故事

有這麼倆人拜了把兄弟。這一天,二兄弟要出遠門,就到大哥家裡辭行。去以前,就用秫秸杆兒和細米兒扎了一隻雞,給大哥送禮去了。到大哥家裡,只有大嫂子在家裡哪。 「大嫂子,我快出門啦,今兒個給大哥辭行來啦。也沒有什麼好東西送給您哪,得啦,瓜子不飽是人心,您就把這隻雞收下吧!」

大嫂子一看,心說:「真有你的!」

「哎呀,二弟,你怎麼這麼客氣呀,每次回來都叫你破費,」說着就把這隻「雞」收下啦,想了又想說:「二弟呀,你出去一趟不定多會兒才能回來,今兒個別走,無論如何在家裡吃飯。也沒有什麼好的!家常便飯,坐下,坐下!」

說着就在桌上擺了兩副筷子,放上兩個碟兒,然後拿出她男人用的毛筆來,蘸了點墨,找了張紙,在紙上畫了張烙餅。

「兄弟,吃把,趁熱兒,涼了就不好吃啦!」

這位二弟用筷子假裝而夾着這張「餅」,擱在嘴裡嚼了半天,然後放下筷子說:「行了,今兒吃的太飽啦,謝謝您啦。我不等我大哥回來了。」

二弟走後,不大工夫,大哥回來了,大嫂子說:「二弟今兒個給你辭行來啦還送了只「雞」來。」說着把那隻「雞」拿給大哥瞧了瞧。大哥說:「人家給咱送禮來,沒留人家吃飯嗎?」「留他吃啦!」「烙餅,這不,還在這兒撂着嗎!」大哥過去瞧了瞧這張「餅」:「咳!這都怨我不在家,就憑這隻『雞』,說什麼也不能給他吃這麼大張的『餅』啊!」

視頻

畫餅充飢

參考資料

  1. 畫餅充飢,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