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百無聊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百無聊賴
bǎi wú liáo lài

近義詞萬念俱灰意興闌珊

反義詞興致勃勃趣意盎然

出 處 :漢·蔡琰《悲憤》

體 裁成語

釋 義 :形容非常無聊

百無聊賴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ǎi wú liáo lài,意思是思想情感沒有依託,精神極度空虛無聊。[1]

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空虛無聊,沒有依託。用於描寫心情。

近義詞:興味索然萬念俱灰意興闌珊心灰意冷

反義詞:興致勃勃趣意盎然興致盎然樂在其中興高采烈怡然自得[2]

示例

傅尃閣夜》詩:「百無聊賴作詞人,儘許閒愁集一身。」

茅盾夏夜一點鐘》:「一點鐘了麼?這麼快!--她百無聊賴地想着,眼光懶洋洋地落在她那隻隨便擱在椅靠上的右手腕。手腕那鑲鑽的手錶也指着一點。」

巴金滅亡》第八章:「我百無聊賴地又混過了五天。」

原圖鏈接 百無聊賴

在百無聊賴中,隨手抓過一本書來,科學也好,文學也好,橫豎什麼都一樣。 ◎魯迅彷徨·傷逝

在百無聊賴中,叔穎隨手抓了一支箭,射向空中,驚得探子心驚膽跳。出處:賴振學編歷史電視劇小說 《賴國傳奇》第36回(楚王反目)。[3]

梁啓超讀陸放翁集》:「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

劉心武京漂女》:「那些人搭成的班子,其實比她已經夠得着的劇組檔次要低,但是她閒着也是閒着,百無聊賴中,去蹚一腳倒也無妨。」

於優厚的物質享受之中,不時流露出百無聊賴的心態。

她百無聊賴的對著金魚說話。

詞語分解

百的解釋 百 ǎ 數名,十個十(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佰」代):百步穿楊。百兒八十。百分比。 喻很多:百草。百貨。百姓(人民)。百般。百鍊成鋼。百無聊賴。百廢俱興(塶 )。

聊賴的解釋 精神或生活上的憑藉;寄託百無聊賴 依賴。指生活上的憑藉或精神上的寄託。

蔡琰悲憤詩》:「為復彊視息,雖生何聊賴。」

成語出處

為復強視息,雖生何聊賴。漢·蔡琰悲憤》詩[4]

三國志·魏書·公孫瓚傳裴松之注引《典略》卷8第246頁:「瓚遣行人文則齎書告子續曰:『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鳴於地中,梯衝舞吾樓上。日窮月蹴,無所聊賴。』」

故事

東漢末年,軍閥公孫瓚原先盤踞在薊州

薊州流傳一首童謠:燕南睡,趙北際,有此中可避世。北方的鮮卑、烏丸,南方的袁術袁紹,不斷侵擾薊州,盤踞於此的軍閥公孫瓚特地為此找來術士,詢問童謠的含義。

術士說:「古燕國的南疆,趙國的北邊,有時歸入燕國版圖,有時歸入趙國版圖,那塊土地就是易州,該州城建在山坡上,後枕大山,發生戰事,來者只能仰攻,是固守的好去處。」

公孫瓚一聽有利於固守,當下就決定把都城從薊州遷到此處。

公孫瓚在易州城外挖了十道壕塹,每道壕塹後都築一道城牆,中建一座十餘丈高的城堡,藏有米糧300萬斛,稱為易京,自己就駐守其間。他躊躇滿志地說:「兵書上說的,攻打擁有百座堞樓的城池是自討苦吃,現在易京有堞樓千座,哪個能奈我何?」

公孫瓚哪裡知道這一切都是中了袁紹的計謀,他就是為了把公孫瓚引進孤城困守,才散布童謠引公孫瓚願者上勾。

袁紹大軍圍困易京,公孫瓚據險而守,雖然一時不怕敵兵攻城,但是老呆在城裡,士兵無鬥志,米糧日漸減少,日子也不好過。另外,袁紹的軍隊日日夜夜在城外挖掘地道,通向城內,準備上下夾攻。

公孫瓚憋不住了,先派遣兒子突圍外出討救兵,然後率領士卒,打算出城跟袁紹決戰。可是援兵總是不來。公孫瓚寫信讓人快速送到兒子手裡,信上說:「袁紹的軍隊,像神又像鬼,鼓聲角聲在地道下響起,雲梯檑石在我軍頭上飛舞,困守孤城,無所聊賴。你急率輕騎前來救援,來時在北方山頭燃起烽火,為父得訊後,開門擊賊,出其不備,打垮袁軍。」

不幸的是,這封信落到袁紹手裡,袁紹將計就計,按照信中所說的那樣點起了烽火,公孫瓚果然上當,中了埋伏,敗兵回城,卻又發現城已被袁軍從地道攻入而占領,前後無路,公孫瓚只得自殺。

「無所聊賴」後來輾轉沿用,又作「百無聊賴」。

外文翻譯

英語 The time hangs heavy on one's hands

very bored

參考文獻

  1. 百無聊賴.漢典網
  2. 百無聊賴,詞典網
  3. 百無聊賴的解釋,快學網
  4. 百無聊賴,詞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