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蓮救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目蓮救母》是一部京劇。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各地[1]。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2],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京劇流播全國,影響甚廣,有"國劇"之稱。以梅蘭芳命名的京劇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3]。京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的多種藝術元素被用作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符號。
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
劇情
目蓮一門,素行善。目蓮之母常頌經,戒殺放生。久之,目蓮之兄,為佛度去。其父出門追尋,亦為佛度去。一日,目蓮自學塾歸,途中又為地藏佛度去。其母參禪未透,不知彼等已成正果,反以為彼蒼夢夢,我佛昏昏,善惡不分,竟令我家破人亡。遂大開殺戒,停止善舉,經卷佛像,毀之一空。死後,冥王怒其修正不果,造孽過多,令鬼卒押在豐都城,逼觀刀山劍樹、油鍋血池、刳腹抽腸、剝皮割舌,以及煎熬磨碓種種冥刑;並謂冤冤相報,冥中執法如山,毫無情面,不若陽世之可以營私舞弊者也。目蓮之母,屬目之餘,心寒膽裂,悔之無及。游至滑油山,適目蓮尋母而至,母子相見大哭。目蓮弘施佛力,救母出地獄而去。
京劇行當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來分類。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占行)、淨行、醜行、雜行、武行、流行[5]。
京劇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現的。京劇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當中人的本來面貌出現的,而是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以及社會地位等,在化妝、服裝各方面加以若干藝術的誇張,這樣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劃分成為生、旦、淨、丑四種類型。這四種類型在京劇里的專門名詞叫做"行當"[6]。
視頻
目蓮救母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中國戲曲網
- ↑ 京劇演唱的規律與技巧 ,搜狐,2020-07-14
- ↑ 淺談「梅蘭芳表演體系」,個人圖書館,2015-07-02
- ↑ 國粹京劇名旦梅蘭芳,除了大花臉,你還知道多少? ,搜狐,2020-10-22
- ↑ 國粹京劇你了解多少,搜狐,2018-05-04
- ↑ 淺談京劇行當之劃分,豆丁網,20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