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盲人(杜運燮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作品原文

  作者:杜運燮

  只有我,能欣賞人類的腳步,

  那無止盡的,如時間一般的匆促,

  問他們往哪兒走,說就在前面,

  而沒有地方不聽見腳步在躊躇。


  成為盲人或竟是一種幸福;

  在空虛與黑暗中行走不覺恐怖;

  只有我,沒有什麼可以誘惑我,

  量得出這空虛世界的尺度。


  黑暗!這世界只有一個面目。

  卻也有人為這個面目痛哭!

  只有我,能賞識手杖的智慧,

  一步步為我敲出一片片樂土。

  只有我,永遠生活在他的恩惠里:

  黑暗是我的光明,是我的路。

作者簡介

杜運燮(1918年-2002年),筆名吳進、吳達翰,福建古田人,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詩人、愛國歸僑,「九葉派」詩人之一。<ref>杜運燮主要作品</rer>

大學期間曾應召入飛虎隊和中國駐印軍任翻譯三年多。1951年起在新華社國際部工作。杜運燮的詩作《秋》 因為「朦朧」曾被詩評質疑,之後「朦朧」一詞逐漸演變成詩歌史上的專用名詞。杜運燮的一首詩《秋》發表之後,因有評論家說該詩朦朧得讓人氣悶,從此 「朦朧」成為詩壇的專用名詞,後演變成一個重要詩歌流派。<ref>詩歌 | 杜運燮:贈友 </rer>

2002年7月16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ref>杜老送我的那些書 </rer>

九葉詩人

1948年的詩壇,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九葉派」的正式亮相,當然那個時候還不叫這個名字。由於曹辛之臧克家組成星群社在藝術觀點上的分歧,他與詩作風格相近的辛笛陳敬容唐祈唐湜等人創辦了《中國新詩》月刊,並與已經從昆明的西南聯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運燮鄭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聯繫,形成了一個新的詩歌流派———「中國新詩派」。

經歷了「文革」的禁錮,1979年之後,整個國內空氣緩和,大家都很活躍,鄭敏也重新開始寫詩,第一首詩名為《有你在我身邊———詩呵,我又找到了你》。有一天她接到唐祈的來信,約她和杜運燮、袁可嘉、上海的王辛笛、唐祈、陳敬容,到曹辛之家見面。袁可嘉是鄭敏的同學,但沒什麼來往。而其他人,其實鄭敏也是第一次見到他們,大都以前只知道名字而已。

當時大家都感覺,二戰以後那些前沿的思想都是通過詩歌反映出來的,而20世紀的詩歌雖然有很多創新,但也忘記了以前創作時的一些好的經驗。曹辛之於是倡導,應該把四十年代中國的詩歌結成集給年輕人看看,給他們一些參考。曹辛之、鄭敏這些詩人都是在四十年代的時候在《大公報》發表詩歌的,還被說成是南北才子圍繞沈從文這個大糞坑轉。曹辛之認為是不是起個名字?資格最老的王辛笛就認為應該知道自己的位置,我們不是鮮花,就做一點綠葉吧,九個人就九葉吧。

於是他們每個人都挑選出幾首自己40年代創作的詩,出版了《九葉集》,之後他們也就被大家稱為「九葉派」詩人了。其實他們這個所謂的「九葉派」組織非常鬆散,《九葉集》之後大家還是各自忙碌。而今九葉已經凋零了八葉,只剩下鄭敏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