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鼠(詩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相鼠(詩經)
【原文】
相鼠有皮①, 人而無儀②。
人而無儀, 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 人而無止③ 。
人而無止, 不死何俟④?
相鼠有體, 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 胡不遄死⑤?
【注釋】
①相:察看。
②儀:禮儀。
③止:節制。
④俟(si):等待。
⑤遄(chuon):迅速。
【譯文】
看那老鼠都有皮, 做人怎不講禮儀。
要是做人沒禮儀, 為何不死還活着?
看那老鼠有牙齒, 做人怎不講節制。
要是做人沒節制, 不死還想等什麼?
看那老鼠有肢體, 做人怎能不講禮。
要是做人不講禮, 為何不去快快死?
【讀解】
鼠輩是醜陋的,令人厭惡的。中國人想出了眾多詞語來表達對鼠輩的厭惡感,比如賊眉鼠眼, 鼠頭鼠腦,鼠目寸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等等。可見老鼠是為人所不齒的。
用老鼠來說明講禮儀守規矩的重要,把最丑的醜類同要莊嚴 對待的禮儀相提並論,是極而言之。強烈的反差可以造成使人震 驚的效果,而且還有一層特殊的幽默色彩,仿佛是告訴人們:你 看看,你看看,連鼠輩這麼醜陋的東西看上去都像模像樣,形容 雖然偎瑣,可也是皮毛俱全啊!瞧它的小樣兒,有胳膊有腿,有 鼻子有眼睛,竟也無可挑剔!於是,鼠輩就成了一面鏡子,讓不 講禮貌、不守禮儀的人從鼠身上照見自己。
把人同老鼠相比損是損了一點,但突出強調了人之為人的價 值和尊嚴。中國人看重的人的價值和尊嚴,是仁義道德、禮儀廉 恥;同西方人看重的人本主義和理性精神大有區別。我們幾千年 的文明禮儀之邦,正是以此作為立國立家做人的根本的。[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