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知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知戰》取義於「預知」,旨在闡述預先掌握作戰地區和交戰時間的重要性。《知戰》出自明朝劉基的《百戰奇略[1]

它認為,在出兵擊敵之前,只有預先掌握交戰地點和時間,才能做到準備充分,防守牢固,調動敵人,戰勝敵人。古語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見《禮記·中庸》)。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預先有所計劃和準備,就能立於成功之地;反之,預先沒有計劃和準備,便將廢於無成之地。

戰國時期的齊魏馬陵之戰,就是齊軍在預知交戰地點和時間的情況下,殲滅魏軍的一個典型戰例。此役,齊軍所以能夠獲勝,主要原因在於其作戰指導的正確。齊軍在「直走大梁」,迫使魏軍自韓回撤之後,軍師孫臏根據魏將龐涓一向驕傲輕敵和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減灶示弱、誘敵入伏的作戰方針,把魏軍誘入地形複雜險阻、易於設伏的馬陵道;又根據敵進己退的行程時間,非常精確地判斷出魏軍「暮當至馬陵」,進行了設伏的充分準備。這樣,經過預先的精心計劃和周密部署,就使齊軍完全獲得了戰場的主動權,從而在預定的地點和時間,打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全殲魏軍的伏擊戰。

原文

凡興兵伐敵,所戰之地,必預知之;師至之日,能使敵人如期而來,與戰則勝。知戰地,知戰日,則所備者專,所守者固。法曰:「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①

戰國魏與趙攻韓②,韓告急於齊。齊③用田忌④將而往,直走大梁⑤。魏將龐涓⑥聞之,去韓而歸魏。孫臏⑦謂田忌曰:「彼三晉⑧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趨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趨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涓追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精銳騎兵倍道兼行逐之。

孫臏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木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此樹下」。於是,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斫木下,期曰:「暮見舉火即萬弩俱發。」涓果夜至,立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俱發,魏軍大亂〔相失〕。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刎。

注釋

①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語出《孫子兵法·虛實篇》。

②魏與趙攻韓:此戰發生在周顯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韓向齊求救,齊派將田忌和軍師孫臏率軍往救,這便是齊魏馬陵之戰的直接起因。

③齊:馬本及唐本皆脫,今從王本及汪本。

田忌:又作「田期」或「田思期」。戰國初齊國名將。曾率軍先後於桂陵(位於今河南長垣西北)、馬陵大敗魏軍。後因與齊相鄒忌不睦,被誣告而一度去齊投楚,楚封之於江南。

⑤大梁:魏國都城,位於今河南開封西北。

⑥龐涓:戰國魏將。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率軍進圍趙都邯鄲;次年,齊將田忌採用孫臏「圍魏救趙」之謀,大破龐涓軍於桂陵。周顯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龐涓率軍攻韓,又為孫臏「減灶設伏」之謀所敗,於馬陵自殺而死。

⑦孫臏:戰國時代著名軍事家。齊國阿(今山東陽穀東北)人,兵聖孫武的後裔。曾與龐涓同學兵法於鬼谷子。後龐涓出任魏將,因忌孫臏才能過己,將其騙至魏國,處以臏刑(即剜去膝蓋骨),故稱孫臏。後經齊國使者淳于髡秘密救回,齊威王任他為軍師。他設謀先後大敗魏軍於桂陵、馬陵。著有《孫臏兵法》傳世。

⑧三晉:春秋末期,晉國之卿韓、趙、魏三家分晉,成為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國,故史稱此三家為「三晉」。這裡是指魏、趙兩國。

作品介紹

《百戰奇略》原名《百戰奇法》,是明代軍事著作,作為一部以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2]而問世,這無論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後,都是不多見的。因此,從其產生以來,就為兵家所重視和推崇,給予很高評價,並一再刊行,廣為流傳。明弘治十七年陝西布政使司左參政李贊,稱該書是「極用兵之妙」,在兵家視之。

《百戰奇法》是中國古代分條論述戰法的兵書。約成書於北宋末。明崇禎本《韜略世法》稱該書為南宋末謝枋得編輯,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後被更名為《百戰奇略》,題明劉基撰,實系清人偽托。現有明刻本存世,10卷,3萬餘字[3]

視頻

知戰 相關視頻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一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概述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二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續

參考文獻

  1. 《百戰奇略》簡介,快照頁 - 搜狗百科,2019-11-05
  2. 在歷史長河中,世界上有哪些經典軍事理論和著作?,網易,2019-03-22
  3. 百戰奇法,豆丁網,200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