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支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神經支配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詞解釋
在解剖學上,是指動物體的特定部位或器官分布着末梢神經,即指這種器官受神經支配而言。單從解剖學的意義來看,也可使用神經分布這一術語。
神經支配 innervation
被支配的器官就稱為該神經的終末器官。神經支配大致可區分為傳出性的和傳入性的,前者有支配肌肉的運動神經和支配腺體的分泌神經,後者是從感受器傳至中樞的感覺神經。在支配脊椎動物骨骼肌的神經中,除運動神經外,尚有支配肌肉使肌肉緊張的緊張神經,支配肌肉營養的營養神經,但是,它們是否確實存在尚有不同的議論。甲殼類的鋏肌和雙殼貝的閉殼肌等,是受使肌肉收縮的運動神經和抑制肌肉收縮的抑制神經支配的。高等動物的內臟肌和心肌,受促進其活動的神經和抑制其活動的神經(都是自主神經)相互頡頏地支配,靠着這種平衡作用,使肌肉保持一定的緊張,或者維持適當的搏動次數。諸如此類的支配形式,稱為雙重神經支配。瞳孔肌等和上述的形式稍有不同,瞳孔擴大肌受交感神經支配,瞳孔括約肌受副交感神經支配,兩肌的頡頏使瞳孔直徑增大或縮小。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
- ↑ 中國專門創製文字的民族:千人從遼東遷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見證殷商歷史 走進中國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