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建酸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毛葉鏈珠藤

中文名;福建酸竹

學名;Acidosasa longiligula (Wen) C. S. Chao

別稱;甜竹筍,長舌大節竹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福建酸竹(學名:Acidosasa longiligula (Wen) C. S. Chao )是福建省特有竹,禾本科,酸竹屬植物。竿高可達6米,粗可達2厘米,幼時無毛,竿環和籜環均微隆起;籜鞘綠色,具紫色脈紋,葉在每小枝為2-8片;葉鞘初被柔毛,後變無毛;葉舌明顯隆起,葉片呈帶狀披針形,上表面綠色,下表麵粉綠色,無毛,總狀花序頂生或側生,含小花3-10朵,花葯黃色,果實未見。4月筍期,4-5月開花。

中國福建閩西北許多縣(市、區)均有零星或小塊狀分布。一般生長在海拔500~1000米的山坡、丘陵地,常散生在路旁、林緣邊。有單純林,也有跟其他竹種混生,或跟雜灌、杉松混生的,多數為野生狀態。

福建酸竹竿可用作農田和園藝瓜架等;筍可食,味甜。

形態特徵

酸竹竿高3-6米,粗1.5-2厘米,幼時無毛,竿壁厚約3毫米,髓呈橫隔的片狀,中部節間長20-25厘米;竿環和籜環均微隆起;竿中部每節具3枝。籜鞘綠色,具紫色脈紋,疏生褐色小斑點及易落的短刺毛,邊緣具纖毛;籜耳小,長圓形,長達4毫米;鞘口繸毛髮達,長約7毫米;籜舌顯著隆起,高達6毫米,先端有白色纖毛,背部有白粉;籜片綠色,披針形,外翻。葉在每小枝為2-5(8)片;葉鞘初被柔毛,後變無毛;葉耳和繸毛在幼時發達,後脫落;葉舌明顯隆起,高4-8毫米,山峰狀,先端呈齧蝕形,背部密披細毛;葉片呈帶狀披針形,長11-20 (30)厘米,寬1-2.3 (3.0)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上表面綠色,下表麵粉綠色,無毛,葉緣的鋸齒不明顯,次脈5-對,小橫脈明顯。總狀花序頂生或側生,共具3-5枚小穗。

小穗略扁或近圓柱形,綠色而略帶紫色,含小花3-10朵,長2.5-7厘米,寬3-6毫米;小穗柄無毛,長2-13毫米;小穗軸節間長約7毫米,有柔毛;穎無毛,有光澤,第一穎長6-10毫米,第二穎長1-1.8厘米,先端尖;外稃長1.6-1.9厘米,先端漸尖,疏被柔毛,13-19脈,小橫脈較明顯;內稃長1.3-1.5厘米,背部具2脊,脊上有微柔毛;鱗被長5-6毫米,邊緣透明;花葯黃色,長6-12毫米。果實未見。筍期4月,花期4-5月。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組成純林或與其他竹種混生。

分布範圍

產自福建中部及南部。海拔500-1000米山區,為福建中部分布最廣的竹種之一。模式標本采自泉州安溪縣感德鎮。

主要價值

竿可用作農田和園藝瓜架等;筍可食,味甜。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