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夜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秋江夜泊》,這一曲是明萬曆四十二年嚴澂《松弦館琴譜》裡面才初次出現的。過去有些琴家說是摹擬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詩意而作[1]。
因為其中打圓之句,仿佛如聞夜半鐘聲。僅據這一點來看,雖有些像,但曲調中找不出烏啼和江楓漁火的跡象,更沒有旅客愁眠的意味。
這一曲的曲情是描寫勞動船工當秋江水平、黃昏入夜的時候,努力駕駛舟船爭取奔到口岸停泊的情景。
本曲的特點重在左手指法見長。通曲除一弦三用綽猱外,全以吟與綽注之法,來取得徘徊淌滉,欸乃咿呀的韻致,實為本曲的主要技法。
考證
在梅庵琴派的的梅庵琴譜中此曲亦有出現,據說一代古琴宗師王燕卿擅奏此曲,在梅庵琴譜中「秋江夜泊」假託蘇東坡所作,題解亦有所不同,一般認為描寫了「後赤壁賦」中的場景,曲情安逸閒適,但演奏時極難把握,蘇東坡一代高士,心境常人亦難以揣摩透徹。但是此曲非假託蘇東坡名所作,據顧梅羹先生的《琴學備要》第195-197頁,此曲曲情是「描寫勞動船工當秋江水平黃昏入夜的時候,努力駕駛舟船爭取奔到口岸停泊的情景」。
秋江夜泊也可以用洞簫演奏,中國著名演奏家張維良曾經演奏過此曲[2]。
賞析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詩句意境深遠,文筆拙樸.千百年來廣為人們所傳誦。明代古曲《秋江夜泊》,是後人根據這首詩的意境而作的琴曲.最早的樂譜見於公元1614年的《松弦館琴譜》.
耐人尋味的是,詩中只有一個「愁」字是寫人的活動,愁的是甚麽?詩中並沒有說出.有道是「風聲雨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事事憂心。」其實,每個人都要承受生命中各種各樣的壓力。是坦然面對還是愁雲慘霧,那要視乎你自己了。「江楓漁火對愁眠」並不是壞事.由外面的景物引發自己反觀內心世界,倒是饒有趣味。
鐘聲通達三界,能令眾生的煩惱暫得安寧.「夜半鐘聲到客船。」寒山寺的鐘聲,告訴人們:克服愁困的力量,在於自心的清淨。從積極的意義上說,唐詩《楓橋夜泊》與樂曲《秋江夜泊》,並非強調愁緒,而是表達對自己內心的反省。
古琴曲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詩句意境深遠,文筆拙樸.千百年來廣為人們所傳誦。明代古曲《秋江夜泊》,是後人根據這首詩的意境而作的琴曲。最早的樂譜見於公元1614年的《松弦館琴譜》。據《梅庵琴譜》(一九三一),曲意寫深秋靜夜停舟泊岸:前三段寫放舟中流,韻律平均,未段搖曳不定,以迴蕩的變化終曲。
《秋江夜泊》題解
《琴學入門》:是曲音節古曠,須從緩中得之,每句不可促接,此一弦為宮之調,韻收一六弦宮音即於三弦為宮之調,鼓之不必慢三弦也。當避三弦散聲與相應等位不用,換用其變宮以為本調之角,故於一六弦十暉八分,二七弦六暉四分,五弦九暉,三弦七暉二分六釐,諸位取音,每段句韻收歸一六弦是為宮音,葉以相生之徵四弦,調歸於一,則無乖和之病,知音者自能辨之。 桐君識
《醒心琴譜》:明曲,作者不詳。其曲取唐朝張繼《楓橋夜泊》詩意,所謂:「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古曠清雅之曲也。
《琴心直指》:與《醒心琴譜》同。
視頻
秋江夜泊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秋江夜泊古琴譜,學習啦網,2016-2-25
- ↑ 古典名曲《秋江夜泊》,民間故事,201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