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縣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稷山縣博物館位於稷山縣城關鎮馬村青龍寺內,是一個地方綜合類博物館,是1979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維修復健,館內藏品有900餘件。1979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山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寺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為了加強對青龍寺壁畫的保護和稷山文物正規化管理,經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批准,在該寺建立了稷山縣博物館。
基本介紹
稷山縣博物館位於稷山縣城關鎮馬村青龍寺內,是一個地方綜合類博物館[1],是1979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維修復健,館內藏品有900餘件。
在山西稷山馬村青龍寺,稷山縣博物館。高高聳立着一座古碑。它不僅記載着主人生平業績,同時也不失為今人尤其是司法幹部借鑑的一面鏡子。 這是一座神道碑。碑主人姚天福,字君祥,祖籍山西省稷山縣南陽村,生前曾任元世祖朝的監察御史、刑部尚書、按察使等職。 天福死後32年,元統元年(1333年)順帝詔命為天福在稷山縣路村莊祖塋樹神道碑一通,以表彰其生前的豐功偉績。
古碑1970年由稷山博物館從路村莊移至青龍寺,實施異地保護。全碑由碑額、碑座和碑身三部分組成,總高516厘米,重17噸。碑額高150、寬154、厚56厘米,上有二龍盤頂,栩栩如生。碑座是一頭正臥的龜趺,長264、寬143、高86厘米,頭部高揚,兩眼圓睜,裸露着10顆鋒利牙齒,尾部蜷曲着粗壯尾巴,虎虎有生氣。碑身高280、寬144、厚50厘米,四面嚴嚴實實刻着4884個楷書陰字碑文。字體較大,見方4厘米,據傳是趙孟頫所書。碑文翔實記載了姚天福任職40餘年間,「摧強扶弱,理冤肅化,所劾治的皆是權奸強酷之吏」的事跡,讀後令人肅然起敬。
館藏實力
稷山縣博物館的藏品900餘件。其中康熙年間的霽蘭描金滕王閣序膽瓶和隋開皇五年的石質釋迦立像以及春秋時代的甘單空首布等三件文物系一級品。另外還有二級品35件,其中的明代末期的三彩濟公坐像,工藝精湛,神態生動。
歷史沿革
1979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山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寺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為了加強對青龍寺壁畫[2]的保護和稷山文物正規化管理,經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批准,在該寺建立了稷山縣博物館。
建築布局
博物館所在地青龍寺創建於唐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北依高垣、南望汾水,棗林環境,景色宜人。該寺建築歷經各代修葺改建,現存建築分為前後兩院,前院正南為山門,正北立佛殿有甬逭 道可通往後院大雄寶殿。立佛殿為元代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重建,大雄寶殿為元代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重修,均為三開間,單檐懸山式屋頂。
視頻
稷山縣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被譽為地下人間—馬村段氏磚雕墓,搜狐,2019-02-17
- ↑ 國之瑰寶 | 山西稷山青龍寺壁畫,搜狐,201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