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花之美(鄧應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竹花之美》是中國當代作家鄧應勝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竹花之美
彝族:映聲
竹花之美,在於它簡潔無華,平凡得如滿山的樹葉,如稻穀在田間裡走向成熟的盛景,風起時翻滾中包含了辛勞忙綠後的最後希望,它站立得自然,站立得喜人。
老段抬着一枝竹花,跑到辦公室找到我,顯耀似地質問我是否知道此物:「這是什麼植物?」
我抬頭瞟了一眼老段手中的矮科竹枝,只是竹枝頂尖像人工繪製似的多了些樸實的絨花枝蕊。
「這是竹子之花。」
老段驚異地看着我說;「你怎麼會知道。這可是曲靖的竹子開花呀!」
「這沒有什麼可奇怪的。正規的說法,你手裡的竹子,還不能真正意義上叫它竹子,它是竹科內矮科小毛雜竹。它不能算我們認知中的竹子。」
「你怎麼就這麼肯定了,這可是曲靖的竹子!」老段不大相信我能在瞟眼後說出這一物種,還怕我不知道似的說出這物種可是曲靖的東西。
「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一、你沒有到過原始竹林中走過,自然就認識不了那麼多竹子,也就不知道竹子開花的奇景。二、生長在曲靖的竹子,因特定的地理環境所限,每年都無法走到開花的最終結果,生長在曲靖的這種小毛雜竹,感受環境變化的及時,發生它最終結果開了花,還想走完它最後的路途――結果,將種子拋向大地,有能力留下「下一代」。三、 在我認識的熱帶原始竹林里,據我自己的了解,竹子開花的條件是竹子的年輪按規律得出的結果;另一種就是化對周圍環境,生長條件,生長年輪等因素的反映,一般情況下,竹子開花都是老竹子,在滿足了生長環境,生長年輪時,大多是根腳的生存空間發生變異,或者是侵害。它預感到在不遠的明天,它的生命將要結束,在條件適合的情況下而開花。目的是把「根」留下。」
「你似乎是在說有感知的人種吧?」老段有些不解地問。
「它是植物,但它是有生命,是有感知的竹子。和我們人沒有兩樣。」
「竹子之美,美在於它直立向天迎得陽光,不更多地選擇環境,只要有一塊生命之地,無論是慌山平地,無論是酷暑焰熱,還是冰天雪地,它都能分株生存,給慌山連片增綠,給雪山添景。蒼桑的改變,為了適應環境,使它變異了開花結果的本能。竹子如人樣的有生命,有感知,有歡歡笑笑,有悲歡離合,有對大自然的抗爭,有適應環境時的卑微,有染碌大地的氣質。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還不一定如竹。」
「竹花之美,美在於它的乾淨簡樸,美在於它如花如葉的簡單,美在於它默默地開花卻不顯躍,美在於它低沉於「竹子挺拔向天沒有更多的枝節」,「翠竹如雲空中飄」,幾乎把它的存在給忘記了。」
老段被我的一時回答說蒙了。就是一枝竹花,本想考一考我,卻讓我「七七八八」地說了一通,讓他想讓我驚喜一時的心放涼了。
「一枝竹花你就說出這麼多的「竹子之理」,雖然你的道理不一定對,但我算你很算你蒙着了,不如你再說說西雙版納大象北移的事吧!」
「這沒有什麼可驚奇的。要說這個問題,先得承認是大象有感知的前提下而向北移,並不是大象失誤而迷失了方向無目的地北走。」
「你能否再說明點?」老段又感到驚異。
「大象是隨人類演變,淨化而來的「活化石」,它能通過自己的身體感知幾千里之外的「綠州」,能感知「綠州」的溫度,能感知「綠州」的大小,是否適應象群的生存。」
「你等一等,你先說說大象為什麼會離開版納的野象谷?」
「我先就說了,大象是感知到了版納的不適之處而發生的北移,是什麼不適之處,我不知道。但不是像藝術家說竹子那樣委婉動聽;動物學家說象群北移是環境不適。更不像有的人所言,是象群間發生「」矛盾」,這十幾頭群「生氣」而出現的北移。對大象而言是沒有我們人類的國界,最適應大象生存的地方就是版納、老撾和緬甸。算來在這土地上就生存了四五百頭大象。這麼大的面積,還不夠它們生存嗎!」
「那你還是沒有說明大象為什麼要離開版納的野象谷?」
「我是說過大象是感知到了有什麼不適應的地方,但我不知道它感知到了什麼。因為它是大象我是人,就像常人所說的科學與迷信的分界樣,將一個「理由」簡單地清楚劃分的無知。人類的「科學」與大象的「科學」是否又在一個頻道上,它的預知是否又會使人類接受。就像楚雄的地震,這群大象在震前的兩小時,就集體向天長鳴告訴人們什麼。我們國家從縣到中央,都安置了地震局,有那一家能像大象樣,提前告訴地震地方的人群,讓人群早做準備。沒有。就是告訴了也不那麼準確。這是我不能準確地告訴你,大象為什麼要離開版納野象谷的原因。」
「你說的是否過於牽強了點?」
「是有些牽強。就像這群大象北移,而其它象群為什麼不北移樣。是讓人找不到北,找不到讓人類信服的理由。用人類的科學來強解大象的「科學」,本身就是不科學的理論。用人類對大自然的感知,來破解大象對自然的感知,能溶在一個頻道上嗎!」
「這麼說來就沒得解釋的餘地了?」
「不是沒得解釋的餘地了。就如同竹子之美,竹花之美樣,象群之美,美在於它的家庭觀念強,千里之遷都是以家庭為單位,不離不棄的相守。可敬可尊象群之處,在於它們用四腳丈量了千里之路不回頭;在於它們在洪水中護子的堅定;在於它們勇闖新天地的決心。」
「這麼說來,你還歌頌大象的「離家出走」了。你不看看它們的「離家出走」給人類帶來了多大的傷害?」
「不能這麼粗俗地給大象的北移下定論。它們也要活命,也要生存。人類在沒飯吃時,也是這麼個樣子。何至是野象喲!」[1]
作者簡介
映聲,實名,鄧應勝,1964年生於雲南楚雄彝州,現為雲南作家協會會員,曲靖市麒麟區作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