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筆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筆洗又稱墨洗,為古代東亞地區放在案頭、盛水用於涮洗毛筆的文具,因毛筆極為嬌嫩,用後如不即刻洗淨,墨中之膠將浸蝕筆尖,故筆洗常為文房必備。筆洗造型一般為敞口、淺腹,器口要求光滑以不傷筆毫,器身形狀規格不一,有圓形、葵花形、蔗段形、桃形、荷葉形和蓮花形等,材料有銅、玉和瓷質等,前者多琢鏤有紋飾,後者有各種釉色、彩繪和刻紋等。

筆洗的作用

筆洗是文房四寶之外的一種文房用具,是用來成水洗筆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種類繁多、雅致精美而廣受青睞,傳世的筆洗中,有很多是藝術珍品。

在中國古代,文人的案頭除了一支毛筆以外,還有不少「伺候」筆的用具,用來盛水洗筆的「筆洗」就是其中之一。隨著現今收藏市場對古代文房用具的重視,筆洗也漸漸成為收藏界的新寵,其在拍賣市場上的價值也是屢創新高。

2012年4月香港蘇富比(微博)「中國瓷器及工藝品」專場拍賣會上,一款有900年歷史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筆洗以2.08億港元(2670萬美元)的天價成交,打破了於2008年創造的[1]

分類

筆洗有很多種質地,包括瓷、玉、瑪瑙琺瑯象牙犀角等,基本都屬於名貴材質。各種筆洗中,最常見的是瓷筆洗。

瓷筆洗

瓷筆洗傳世量最多。目前可以見到的最早作品是宋代五大名窯(哥、官、汝、定、鈞)的產品[2]。這些瓷筆洗一般為敞口,淺腹,形狀多種多樣,包括花果、魚、獸等形象。如桃試洗做成半個桃實形,一段有枝莖,桃葉包繞,造型爆滿,風趣,討人喜歡。宋代官窯、龍泉窯都燒有這種桃式洗,但傳世品不多見。現能見到的桃式洗,大多是明清景德鎮、宜興窯及廣窯的產品。葵瓣洗通體成葵花瓣形,六瓣、八瓣不等,有敞口、撇口、折沿之分。宋代官窯、哥窯有此類形筆洗燒制。明清景德鎮也有,但一般為青花瓷,以青花魚藻紋為多。蓮花筆洗身為蓮花形,明清兩代均有燒制,但由於時代不同,窯口不同,筆洗的裝飾風格也有變化。如明代宜興窯的蓮花洗,一般是在洗的外部堆貼3根蓮花莖,莖端出凸起荷葉荷包蓮蓬,器體表面不滿灰白色片紋。廣窯的蓮花洗整體塑造成展開的蓮花形,花瓣層層疊疊,且在筆洗施明淨的藍會釉。 一般來說,明代蓮花洗得蓮瓣舒展自然,很生動;而清代花瓣則規整呆板,較程式化。蔗段洗是將洗的形狀塑造成短粗的蔗段樣。這種形式的筆洗基本是宋元時期的產品,以景德鎮青白釉和龍泉青釉的產品為多。堪稱此戲中佳作的傳世品有:汝窯青釉三足瓷筆洗,官窯青釉瓷筆洗,哥窯米黃色五足筆洗,青灰釉海棠式筆洗,鈞窯天藍釉鼓釘瓷洗,仿定窯縭紋瓷洗,素三彩海水蟾紋三足洗,青花魚龍紋洗等。

玉筆洗

玉筆洗是在數量上僅次於瓷筆洗的一個品種,但它最大的特徵是一洗一模樣,沒有雷同。由於傳統琢玉技術相當成熟,藝工們的藝術修養也很高,玉器本身又是珍玩之列,玉筆洗各個雕琢的生動活潑,玲瓏有加,藝術性遠遠超過實用性。如秋蟾桐葉玉洗,器身雕成一片被折枝拖著的內卷桐葉形狀,也上筋脈絲絲縷縷,一秋蟾棲身葉上。洗不但形狀生動雕琢更是逼真,連同葉邊緣被小蟲啃食的痕跡都歷歷在目,令人愛不釋手。又如蟠蠣洗,浮雕在器身外的4個蟠蠣張牙舞爪,似乎正在以不同的姿勢像上攀爬,其兇狠機制的內青外貌被琢玉者刻畫的栩栩如生。在如蓮藕玉洗,一隻粗壯鮮嫩的藕上,蓮莖纏繞,生長著幾片嫩葉,一朵蓮花似開未開,孕育著旺盛的生命。一隻蓮蓬已經結出累累果實,就在這一派生機盎然中,一片大大的捲曲蓮也構成洗得成水部分。

形狀

筆洗的形制以缽盂為其基本形,其他的還有長方洗、玉環洗等。筆洗的材質以陶瓷最為常見,有官、哥元洗,葵花洗,罄口圓肚洗,四卷荷葉洗,卷口簾段洗,縫環洗等[3]。其中以粉青紋片朗者為貴,如,龍泉雙魚洗,菊花瓣洗、百折洗、定窯三箍元洗、梅花洗、絛環洗、方池洗耳恭聽、柳鬥元洗、圓口儀棱洗等。今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哥窯海棠式洗、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樞府釉印花洗都是國寶級的稀世珍品。此外,還有中間用作筆洗,邊盤用作筆掭的。可見,筆洗的形制各異,或素或花,工巧擬古,雖在文房用具中不佔有主導地位,但集一套不同性質的筆洗於書案前也蔚為奇觀。

視頻

筆洗 相關視頻

古玩賞析——筆洗
故宮宋瓷筆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