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管晏之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管晏之言》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三筆》卷一。

原文

《孟子》所書:「齊景公問於晏子曰①:『吾欲觀於轉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晏子對曰:『天子諸侯,無非事②者。春省耕而補不足③,秋省斂而助不給④。今也不然。師行而糧食⑤。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⑥。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景公說⑦,大戒於國。」《管子·內言·戒》篇曰:「威公將東遊,問於管仲曰:『我游猶軸轉斛,南至琅邪。司馬曰,亦先王之游已。何謂也?』對曰:『先王之游也,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游⑧。秋出補人之不足者,謂之夕⑨。夫師行而糧食其民者,謂之亡。從樂而不反者,謂之荒。先王有游夕之業於民,無荒亡之行於身。』威公退再拜,命曰寶法。」觀管、晏二子之語,一何相似,豈非傳記所載容有相犯⑩乎?管氏既自為一書,必不誤,當更考之《晏子春秋》也。

注釋

①齊景公:名杵臼,齊靈公子,在位時由名相晏嬰輔政。他善於納諫,在位58年,國內治安相對穩定,是齊國執政最長的一位國君。晏子:即晏嬰。

②事:處理事務。

③省:檢查。耕:耕種。

④斂:收成。不給:不足,不夠。

⑤師行而糧食:國王出巡,勞師動眾,徵收出巡所費糧食。

⑥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由上游向下游的遊玩樂而忘歸叫做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由下游向上游的遊玩樂而忘歸叫做連。

⑦說:通「悅」,高興。

⑧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游:春天出巡考察農事不保本的,叫做游。

⑨秋出補人之不足者,謂之夕:秋天出巡補助缺糧的農戶的,叫做夕。

⑩犯:衝突。

更:再,重新。

譯文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寫道:「齊景公問晏子說:『我想到轉附(今山東芝罘山)、朝儛(今山東召石山)兩個山上去游游,然後沿着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琅琊(山名,在今山東諸城縣)。我該怎樣辦才能夠和過去的聖賢之君的巡遊相比擬呢?』晏子答道:『天子和諸侯出巡,沒有不和工作相結合的。春天裡巡視耕種情況,對貧窮農戶加以補助;秋天裡考察收穫情況,對缺糧戶加以補助。現在可不這樣了,國王一出巡,興師動眾,到處籌糧運米。由上游向下游的遊玩樂而忘歸叫做流,由下游向上游的遊玩樂而忘歸叫做連,無厭倦地打獵叫做荒,不知節制地喝酒叫做亡。過去的聖賢之君都沒有這種流連的遊樂和荒亡的行為。』齊景公大為高興,在都城內大規模做好救濟窮人的準備。」《管子·內言·戒》篇說:「齊威公將要到東部去巡遊,問管仲說:『我擬巡遊的路線是從軸山到斛山,再向南到琅琊。司馬說,這也是過去的聖賢之君的巡遊呀。為什麼這樣說呢?』管仲回答說:『過去的聖賢之君的巡遊,春天出巡考察農事不保本的,叫做游。秋天出巡補助缺糧的農戶的,叫做夕。出巡興師動眾,籌措搬運老百姓的糧米的,叫做亡。遊玩樂而忘返的,叫做荒。過去的賢聖之君對百姓有游夕的職責,對自身沒有荒亡的權利。』齊威王退堂後又一次禮拜管仲,下命令稱管仲的意見為寶法。」讀管仲、晏子二人的話,是何等的相似!難道不是傳記所記載的內容相衝突嗎?既然《管子》一書是管仲自己撰寫的,一定沒有誤載他的話,這就應當重新考證一下《晏子春秋》這部書了。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管晏之言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