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米-17直升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米-17直升機是蘇聯米爾設計局所設計的米-8直升機[1]改型。俄羅斯國內使用的稱為米-8M系列,稱出口型為米-8MT。米-17的北約代號為「河馬-H」(Hip-H),米-17於1981年的柏林航空展上首次公開。

發展沿革

該機原型是蘇聯於60年代研製的米-8直升機,經過多次改型設計,採用大功率發動機,於1981年推出正式定名為米-17,外形與米-8直升機十分相似(僅僅是尾槳位不同,米-8尾槳在右、米-17尾槳在左),至今西方將兩機綽號都稱為「河馬」。

該機經過多年發展技術比較成熟,在國際直升機市場上,因其性價比較高而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吸引了大批第三世界國家,大量向亞洲南美洲、中東、東歐以及非洲等地區出口,總產量(含米-8直升機在內)達萬架,俄羅斯本國軍隊裝備約有3000架,其餘大部分用於外銷。

1991年經過考察、談判,我國簽訂了首批引進24架喀山直升機工廠生產的米-17直升機合同[2]。經過試用,表明該機適合在中國平原地區使用、運輸效率高。米-17的飛行性能比不上「黑鷹」,後經改進基本滿足西藏高原地區使用,主要部件工作壽命較短,但該機技術成熟、性價比很高,經濟實用性好,機艙空間大、運載能力強。引進後很快形成戰鬥力、多次參加各種軍事演習和緊急出動執行任務。

2008年,印度空軍動用13.4億美元採購了80架米-17V-5直升機,隨後在2012年12月以15.3億美元的價格又訂購了另外71架。第二批直升機中有12架係為印度準軍事部隊訂購。

2015年7月,印度空軍將再採購48架米-17V-5「河馬」中型直升機,以補充其2008年以來已經採購的139架該款直升機隊伍。

設計

與米-8基本型相比,米-17換裝了為米-14研發的馬力更大的克里莫夫 TV3-117MT渦軸發動機(1,874匹馬力)、旋翼、傳動裝置。兩部發動機的輸出動力是同步的,若有其一部發動機的輸出減少,另一部會自動補償,若是完全失去輸出動力,另一部會自動輸出至應急的2,230匹馬力。改進了燃油箱,更新了航電設備。米-17的外表和米-8最大的分別是把尾螺旋槳移至左側,在發動機進氣口加裝濾砂器,發動機比米-8的TV2更短,不再延長到駕駛艙頭頂。

高海拔與炎熱氣候(如在阿富汗)使用的直升機換裝了 Isotov TV3-117VM發動機,達到2070軸馬力。出口給某些國家用於高原使用的型號換裝了 克里莫夫TV3-117發動機的VK-2500版本,帶有全權數字發動機控制。

視頻

米-17直升機 相關視頻

米-17直升機低空飛行表演
一代經典米-17系列直升機,迎來深度現代化改進,即將投入使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