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縣猴場鎮平壩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紫雲縣猴場鎮平壩小學近年來,紫雲自治縣猴場鎮平壩小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按照「外化於形,內化於心」要求培育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充分發揮校園育人功能,為每個學生的成功和幸福奠基,讓偏遠小學處處綻放文明之花。
「外化於形」營造優越學習環境
近日,記者從紫雲縣城乘車來到平壩村平壩小學。走進校園,濃濃的書香校園氛圍,展現出來的校園文化,絲毫不遜色城市中心小學。
校內走馬觀花繞一圈,隨處可見文化牆,內容既美觀又富有內涵,都是直接手繪在牆面上的。繪製在操場邊山壁上的幾幅圖畫尤為顯眼,圖畫人文氣息濃烈,文字以勤學、美德、善行等方面育人名句為主,圖文結合,直觀易懂。
操場距離地面2米多高的噴灌混凝土壁面上,刻寫着「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幾個醒目大字。
「刻寫大字的山壁之前常有泥土掉落,山壁約5米高,考慮安全問題,我們在山壁上打樁噴灌混凝土。」平壩小學校長楊楷說,原本不很安全的山壁,經打樁混凝土澆灌後,光溜溜的不好看,同老師們商量後就把山壁『變』成了文化牆。文化牆上的圖畫、校園內的花壇等都是學校師生親手製作出來的。」楊楷說,最直觀的校園文化是乾淨衛生,校園校貌要美觀、大方,校園要有書香雅韻的氛圍,這是平壩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外化於形」為廣大師生營造的良好教學環境。
「內化於心」培育良好行為習慣
據了解,平壩小學全校500名學生中,近一半留守兒童,因父母常年在外務工,他們大多依靠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長大。在偏遠山區,上年紀的老人大多是文盲,留守學生的家庭文化基礎教育嚴重缺失。
記者在平壩小學採訪時,每遇迎面而過的學生時,學生們總會做一個禮姿,並說一句「老師好」;不單是對新進校園的客人有禮,且對每位老師都很有禮。
「雖然地處山區,人窮智不窮,育人先育禮。」楊楷說,因山區學生接觸外界事物少,在社交禮儀上的知識相對城裡學生較為欠缺,這就需要重視學生的行為習慣教育,通過廣播宣傳、校園簡報、宣傳牌等方式來培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楊楷說,培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是讓學生的心靈感化,使之成為懂禮儀、勤勞動、愛學習、樂學習、靜思考、有競心的好學生。這是平壩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內化於心」培育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直觀體現。
搭多彩舞台構築和諧育人校園
課間時分,記者在平壩小學校園內留守兒童學習園地看到,該處中央安放有書桌,書桌旁邊書架上擺放着不少書籍,幾位留守兒童正在看書,並有老師陪伴指導;上課預備鈴聲響後,學生們有序地將書放在書架上,然後才離開。
「設置留守兒童學習園地,就是讓留守兒童在學校感受到家的溫馨。」在留守兒童學習園地指導學生的胡莉老師說,留守兒童學習園地是她提建議建成的,建成後就成了留守兒童在校的「小家園」。
「鑑於山區留守兒童[1]學生,很少有父母陪伴過生日條件,學校決定為留守兒童過生日。」楊楷說,由於學校留守兒童較多,他們採取為同一個月出生的留守兒童集體過生日的方式,讓學校成為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老師成為留守兒童的第二父母。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得以延續與發展的源泉。平壩小學結合學生養成教育,以校園活動為載體,陶冶師生道德情操為契機,積極開展陽光教育活動、校園文化藝術、行為習慣教育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2]建設,搭建多彩舞台,展示師生風采。讓學生在「求知、求美、求樂、求新」的活動中提高認識,開闊視野,活躍身心,讓小小的校園處處綻放文明之花。
參考文獻
- ↑ 中國留守兒童問題現狀及研究述評 ,搜狐,2020-07
- ↑ 校園文化(學校文化的縮影),搜狐,2020-03-26